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践行保险服务
今日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梁涛副主席的讲话,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提到保险业在科技的助推下发生的一系列改变更是精辟。从第一家保险公司在网络上线至今已10余来年,到今天互联网金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数不清,服务的升级,产品的升级,渠道的升级,等等带来的是互联网经济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互联网让信息得以快速的互通,共享,随之而来的是大浪淘沙的选择和淘汰,也给互联网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电商的广泛应用,让农业和扶贫等项目有飞跃式的成效,央视财经的争相报道又推了一把这股原动力。现在几乎已经做到坐在家里就能坐享其成,而且是商户和买家共同得偿所愿,也得到了大众的高度推崇。
银行业务办理的等待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开启了智能银行,机器和互联网的组合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服务品质。
马云开启了无人超市,进门直接刷脸,购物全程无工作人员,智能轨迹记录,到购物后自动结算,全智能时代似乎已经可以印证。那是不是人越来越不重要了,只要去开发机器、互联网就可以了呢?答案:当然不是!虽然科技日新月异,国家也在不断的适应科技,不断为新事物制定不同的规则,保证其可持续安全发展,但是终归那些都是服务于人,以后也绝不是人使用机器,而是学习机器,只有读懂它的运作模式,学习它的操作方式,视角的转变才能更好的应用。
保险业的发展近年来有目共睹,网络保险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保险巨头独占鳌头,经营的体制,公司的管理很容易让跟风的小企业被资金压垮,被热浪淹没。保险的服务创新主要从“渠道变更”——“场景创造”——“科技重构”几方面入手,要重拾以保障为初心,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去变革,去创新。
服务这个词像是保险公司的义务,但其实可以赋予更多的附加值,使保险服务更加具体,有据可循,又适应长久轨迹。互联网经济的共享,已经能在PC端和移动端办成很多的业务,上班时间的限制,老年人、残疾人的不便、地域的跨度限制很多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一家保险公司专门对挖掘机租赁购买了开工时数损失的保险,为提供方解决了租赁担忧,给了需求方一颗定心丸。服务也是如此,服务就应该做到具象,具体到个体差异,能满足大多数又能区别对待,像马云的识脸系统,能用在无人超市,也能用在地铁进出关口。
一家互联网公司看到的就只有一个网站,但是其实服务于一个网络的工作人员可能就有成百上千人,做到具体的服务就需要专门专人专管和承接,以保证服务的持续和合理配置。例如,沃保的移动名片,制作团队就有一个组,跟踪和开发团队就更多了,名片的设置涵盖了理念,名片的可转换应用,便利了拓展业务,名片的转发、朋友圈转朋友圈都是非常好的工具,服务好代理人,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思维,急代理人所急。
除此之外,互联网保险需要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做更多的思考,消费者知不知道,合不合适,需不需要,满不满意都应该客观看待,让互联网营销更健康,风险更可控。简而言之,就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