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保险公司投资风格趋低调 险资中长期活跃性不减
在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何去何从?
大险企看好阶段性抄底机会
在近日上证指数迫近3000点之际,多家大型保险机构的研究员、投资经理分赴相关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为接下来的逐步加仓做好前期准备。
综合来看,上述大型保险机构开始考虑逐步加仓的原因有二:一是继续维持此前“A股在3000点至3300点窄幅区间震荡”判断不变,目前大盘点位接近区间下限,是较好的加仓时点;二是目前大型保险机构的权益仓位普遍低至10%以下,远低于30%的监管上限,存在一定的资产配置需求。
上述研究员表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因为资金量比较大,又不可能永远买在最低点,所以我们的策略往往是逐步加仓,仓位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在配置品种的选择上,多家大型保险机构表态称:“重个股、轻板块”。避开目前涨幅较大的个股,选择下半年基本面转好、盈利能力出现拐点、目前股价滞涨的个股。遵循上述条件,他们主要在化工、机械、交通运输、医药等行业中,寻找和调研相关细分领域龙头品种。
也有大型保险机构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思路。综合来看,他们主要关注以下三大投资方向:一是“通胀预期+去库存”角度下的盈利回升,比如化纤、化学原料、造纸、玻璃、水泥这几个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周转率”开始向上回升,显示其景气回暖;二是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会,从国际范围来看,未来可能会看到能源过剩的时代,资源将会越来越便宜,航空板块因此将受益;三是新兴消费、绿色环保、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以及分红水平稳步提升的保险等板块。
激进型险企投资风格趋低调
相较于大型保险机构积极调研、准备加仓的投资状态,之前一直在举牌等投资行为上颇为激进的中小保险机构,最近突然低调了起来。
前有天安财险、前海人寿、华夏人寿一季度开始在二级市场减持多股,后有华夏人寿短时间内在定增市场“连弃两城”,这些曾收到监管罚单或被市场诟病的激进型中小保险机构,近来从资本市场收缩战线的迹象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激进型保险机构的投资风格突变,主要源于监管加码升级后自我规范的考量。
首先,1月24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系列严格规范股票投资的举措随即出台。“超比例、超范围被严格约束,与保险主业关联度低的、行业跨度较大的个股,以后都得少碰。总之,需要闭门自省,一切都得以合规为准绳。”一家中小保险机构投资人士直言。
其次,在去年保监会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后,可能会对激进型人身险机构带来资产配置的压力。考虑到负债端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带来的现金流管理压力,激进型保险机构或在投资布局上有所调整。
其实在一季度时,就有个别激进型保险机构已开始收缩战线。上证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前海人寿一季度减持了众生药业、国信证券、华发股份、大商股份、金隅股份、山东高速、深纺织A等多只股票;华夏人寿减持了华兰生物、凯撒文化、立讯精密、洲明科技、华夏银行等多只股票;天安财险则减持了新洋丰、华英农业、三元股份、光明乳业、龙头股份、兰州民百、中南传媒等个股。
险资中长期活跃性不减
自监管部门打出严格规范行业的政策组合拳以来,便有市场人士担忧,保险资金是否会减少在A股市场的投资规模?
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开展权益类投资的动力依然旺盛,即使考虑到激进型保险机构可能持续减仓以满足监管规定,也无碍于整体保险资金在A股的持续投入。整体而言,保险机构进多退少,更何况激进型保险机构在整个保险资金的大盘子中占比并不大。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出于追求长久财务投资回报的需要,保险资金投资A股的总体投资规模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持续稳健地提升。
首先,监管部门此次出手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保险资金进行长期稳健及价值投资,确保行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这些组合拳,重在对前期存在监管套利行为的激进保险机构进行规范,不会抑制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力度。
其次,考虑到老百姓保险意识的逐步提升,未来数年我国保险消费的规模和质量将持续提升,相应投入资本市场的绝对规模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并且,随着保险机构整体产品结构从中短期向中长期转换,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保险机构的风险偏好,短期炒作、快进快出等激进行为将减少,转而更注重长期和稳健投资,这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客观来说,在优质“资产荒”未改善前,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从“覆盖资金成本并获取绝对收益”的行业需要及价值投资角度来看,当前优质股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仍然不小。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活跃性不会受到遏制。
这次受访的主流保险机构投资经理、研究员普遍表示,对今年固收类投资持谨慎态度,但对权益市场相对乐观,认为大概率是低波动运行,但考验选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