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规发威 37家险企万能险同比负增长
在过去的两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速让财险公司羡慕不已,今年保费增长幅度却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以同期数据对比显而易见,2015年1-2月,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为1.18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6.85%,接近翻倍。去年1-2月,总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寿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占到当时76家寿险公司总数的46%。
保费出现大比例下滑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寿险公司。万能险新规之后,业内预见的中小险企增长降温已经显现。
中小寿险公司面临挑战
根据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提到的数据,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31.4%,与普通寿险、分红险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新规出台之后,布局万能险较重的险企受到的冲击也自然最大。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有数据可对比的65家寿险公司中,37家公司万能险保费同比负增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万能险保费下滑幅度超过90%的也有14家险企,包括中融人寿、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幸福人寿、安邦人寿、信泰人寿、中荷人寿、北大方正人寿、长城人寿、农银人寿、汇丰人寿、安邦养老。
寿险公司保费出现如此剧变,与监管机构出台举措严格监管万能险、中短存续期业务不无关系。去年监管部门出台新规之后,不少中小险企人士表达了“今年保费规模已难保”的悲观预期。
国内某上市险企个险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中小险企而言,今年在坚持姓保的同时还想做到兼顾规模有一定的挑战,以往布局万能险的比例过重,今年的规模同比持平就很不容易。”
此外,按照监管要求,各家公司要考虑全年的中短期业务占比不超限额、每个季度的原保费占比和中短期占比满足要求,还要每月报送中短期产品规模,实际上是要每个月都合规不超比例,很难再有逾矩的“创新”。有些小型险企此前在短时间内靠中短期产品做到数百亿元保费规模,将不再现实。
对于万能险未来的发展趋势,评估机构中债资信认为,由于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环境、低利率环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升等多因素影响,未来市场将会是“资产荒”类的高收益可投项目范围半径收窄的局面,对投资端的投资能力产生更大考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更多挑战。
在监管政策方面,中短存续期的政策导向明朗,主要针对万能险占比较高的保险企业,为限制其规模过度扩张而进行控制,不断出台监管政策。未来,在直接政策指导下以及相关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万能险规模及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预计将逐渐下降。
原保险保费占比成为考核硬指标
在众多中小险企保费增速严重下滑的同时,也有险企保费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寿险公司也有7家,保费增速从高至低依次为中华人寿、太保安联健康、陆家嘴国泰、平安健康、德华安顾、珠江人寿、安邦人寿。
不过,增速并不能体现全面情况。其中前5家公司的规模保费排名均在行业第60名之后,都具有基数较小的特点。以此来看,珠江人寿和安邦人寿的增速含金量相对更高。
数据显示,安邦人寿1-2月规模保费1645亿元,仅次于中国人寿(2147亿元),市场排名第二位,保费同比增速达到118.47%。安邦人寿总保费中,原保费保费收入占比99%以上,约1630亿元,同比增长11.2倍。
珠江人寿前2个月的规模保费则为83.6亿元,市场排名第27位,同比增长129%。其中,原保费为79.9亿元,同比增长389.95%,原保费市场排名第25位,在总保费中占比95.6%。
实际上,除了成绩较为突出的几家险企,不少险企改变了业务布局策略,越来越多的险企业务结构正向原保险保费倾斜。在已有数据的76家寿险公司中,36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90%以上。这种策略改变的动力也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保监会新规:人身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在规模保费当中的占比不得低于30%,否则有可能被暂停分支机构批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