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时代已逝 长期保障型补上缺口还需时日
在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实施一年之后,寿险的规模保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公司能够顺利渡过保费结构的调整期?长期保障型业务到底能否挑起这些公司保费增长的大梁呢?
近期,保监会公布的2017年1月份规模保费数据给出了一些答案。据统计,2017年1月份,总共有37家险企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出现了下降。其中包括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幸福人寿、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在内的15家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更是下降了九成,而这些公司是往年的万能险发行大户。
从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来看,总共有41家险企出现降幅,安邦人寿、君康人寿等甚至降至1%。由此看来,新规实施确实对保险公司降低万能险业务形成了约束。
不过还有公司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如瑞泰人寿、安邦养老,中华人寿等占比均超七成。
即使监管层去年多次高压,但是仍有一些保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规模及占比不升反降,例如,瑞泰人寿、民生人寿、英大人寿等。
部分公司保费结构调整并不彻底
新规实施之后,行业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下降成为整体趋势,但也有一些险企下降之后仍处于高位,甚至不降反升。
根据规定,2016年到2018年是新规实施的过渡期,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中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在2017年不得超过70%。但是安邦养老、中华人寿等公司仍然处于高位。例如,安邦养老,1月份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达1亿元,占比高达90%,中华人寿上述指标也高达75%。由此来看,上述险企今年还应该进行调整。
复星保德信今年1月份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也较高,达69.9%,不过在规模上直线下降近九成,公司方面表示,上述指标占比较高,主要源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开设机构少及新单和续期保费量较少而致。这就使得保费总量无法迅速提升,因此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据公司方面介绍,1月份复星保德信已获得股东方共计2亿美元的注资,目前已报保监会审批。
同方全球人寿1月份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之后仍较高,公司方面表示,2017年4月1日,公司短期万能险产品将停售,另外公司方面还解释称,中短存续期产品并非主营产品,下阶段公司将进一步降低短期万能险产品的销售比例。
长期保障型产品发展依然受阻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不少保险公司已经主动向长期保障型产品方面,市场竞争加剧,这给长期保障型产品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各家长期保障型产品又有何特点和优势呢?
同方全球人寿相关人员表示,公司在开发长期保障型产品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形态,例如,今年公司新推出的健康险“「康健一生」(多倍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的疾病种类(重疾+轻症)从60类扩大到118类,并可提供多重疾病赔付。
复星保德信方面也表示,公司重点关注少儿、养老、重疾方面需求,将整合现有资源,在社区养老、医院、健康管理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公司一款专为,例如我公司糖尿病患者专属产品“糖友卫士特定疾病保险”,打破长期以来糖尿病患者无法作为被保险人的情况,除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四种严重并发症保障外,还针对两种特定治疗项目与四种轻度并发症提供保障。
由此看来,长期保障型产品确实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产品设计确实有向差异化、细分化发展的趋势。不过也有保险公司管理层人士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过去一年整个市场的长期保障型产品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公司与公司之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较为严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也表示,发展长期期缴产品,这使得保险公司每期都有费用增加,可以缓解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发展长期期缴产品,保险公司也有一些方面需要考虑。例如保险公司无法对未来几十年的市场利率走势进行预估,如果利率一下子降下来,那么保险公司将承受长时间的利差损,这将会给险企带来损失。另外,自今年1月1日起,第三套生命表正式使用,庹国柱分析,第三套生命表使用之后,将使得在保障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交保费有所上涨,这对于保险公司发展长期保障性业务也产生一定阻碍。
由此看来,万能险走了,但距离长期保障型产品真正发力的时间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