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再保险披露全球战略 角色转变定位多元化发展
2016年2月18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有着36年历史的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再”)迈出向中国内地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太平再北京分公司成功实现“分改子”。太平再(中国)公司在北京开业,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上长期仅有中再集团一家中资再保险独立法人的局面被打破。
“刚刚过去的2016年,太平再总保费收入首次突破百亿港元大关。经营指标实现历史突破,产寿险协调发展,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全球影响力有效提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刘世宏表示。
对太平再(中国)的定位,刘世宏称:“目前,中国大陆市场的业务量已经占到了太平再总业务量的四分之一,财险业务占比更是接近一半,这将成为我们做大做强再保板块的重要支柱,希望成为这个市场真正的核心再保人。需要强调的是,核心不仅仅体现在保费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影响力,以及是否具备为客户提供再保险综合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
未来,太平再将持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全球化布局,由区域型再保险公司向全球化再保险公司转变;二是转变角色定位,由市场跟随者向市场引领者转变;三是多元化发展,由传统产险再保业务向综合再保业务转变,形成产寿险业务双线协调、互为补充、跨境国际化经营特色;四是提升服务手段,由提供资本和承保能力的传统服务商向提供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刘世宏续称。
寿险再保成新增长动力之一
对于太平再(中国)过去一年的工作,刘世宏、庞卫均用“调整结构、苦练内功”八个字来概括。
具体而言,庞卫表示:“考虑到太平再(中国)刚成为子公司独立运转,我们在经营管理层面将重点放在章程制度、流程设计和内部风控合规上,如健全了董监事会顶层治理结构,下属专业委员会也在逐步建立。目前,我们从组织架构到规章制度已经可以满足正常的运转要求。”
业务层面,“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1月1日合约业务续转中,我们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都有了明显改进。其中,价值业务的占比提升了20个百分点,业务组合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目前,我们已经成为国内几家主要直保公司的核心再保险公司之一,这为日后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此外,太平再(中国)继续保持贝氏的A级财务实力和信用评级,展望为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市场和合作伙伴对太平再品牌的认可,也是对太平再(中国)团队的认可。”庞卫续称。
他坦言:“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工作重在调整优化业务结构,今后则将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同时,逐步打造一个更加赢得市场认可的团队,在风险识别、市场发展趋势预判和创新业务突破上找到与客户的契合之处。未来,我们将主攻国内市场,在为本土公司解决问题的合作路径上发力,满足市场在创新过程中对风险解决方案的需求。”
对于创新着力点包括什么,刘世宏举例称:“通过引进国际、国内人才,我们已经组建起了一支寿险再保险队伍。目前,我们在香港的寿险再保险业务即将步入盈利期,未来将在发展原有业务基础上,面向国内布局寿险再保险业务,太平再(中国)具有财险业务的客户基础和财务基础,发展起来具有既成优势。”
2016年,太平再寿险再保业务首次超过产险,实现保费56.3亿港元,增长44.5%,已经成为太平再新的增长动力之一。
不过,“我们不会对寿险再保险业务进行重资产投入,重点开发保障型业务,等到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时,其将成为保费、利润新的增长点。发展寿险再保最大的风险点,一是资产端配置,二是交易对手的选择。我们已有投资能力的保障,在交易对手方面则会选择与第一梯队的公司及一些银行系保险公司合作。”刘世宏续称。
创新业务+国际战略
此外,在发展传统业务、拓展寿险阵地的同时,庞卫表示,太平再(中国)非常重视研究新型业务。“我们将选择与核心客户共同研究创新型业务,如互联网保险、指数型保险,以及未来可能会萌生更多需求的责任险、信用险等,尤其是与集团及集团其他分支机构配合,重点加强‘一带一路’相关保险需求的研究等。”
“在一些特殊风险领域,如能源险、水险、地震巨灾保险、农业保险、网络保险以及恐怖主义保险等方面,我们也已经着手组织专题研究。”刘世宏补充道。
此外,刘世宏对太平再的全球布局颇为重视。“随着中国、英国子公司的正式运转,我们在2015年已经确定了全球化布局,即中国公司发展中国市场,英国公司专注发展欧美市场,香港总部则做欧美以外的市场。目前,香港总部和马来西亚纳闽分公司同时辐射新加坡市场。”
2016年,在对日本市场充分论证后,太平再注册了日本代表处,预计2017年5月将正式投入运转。而2016年已经开始接触的澳大利亚业务,今年会继续跟进。
“另外,英国脱欧之后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我们会密切关注劳合社在欧洲市场的动作,根据情况对欧洲布局做相应调整。集团在美国已成立太平史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今后将根据集团统一部署,将积极开拓北美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化战略中,刘世宏最为关注“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他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集团签约战略客户的优势,重点结合‘一带一路’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来做全球化布局。如‘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俄罗斯市场,围绕丝路基金、中国-中东欧基金去开拓中亚、东欧的业务,随着两大基金的投入,市场前景发展广阔。”
再保险市场的变与不变
“既爱又恨”。
对于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现况,刘世宏和庞卫再次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爱是因为中国保险市场不仅底盘大、空间大,而且发展快、前景好、机遇多;恨是因为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参与者对风险认识不足。
刘世宏表示:“再保险是高资本、高风险、高端人才的‘三高行业’。与直保公司能够看到保单、看到风险有所不同,再保险面临的风险具有传递性,我深感‘不知道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再保险对风险的认识应当更为深刻,更加敬畏风险。”
例如,面对近年来灾害损失加剧的趋势,庞卫认为要以“常态化”的心态来对待。“再保险最可怕的是那些未知的风险。我们作为专业再保险公司要做好风险随时到来的准备,不为了扩张盲目追逐保费,而是要合理地评估业务、筛选客户。”
然而,直保公司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市场面对日益增长的风险,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价格调整机制。“近年来几次重大事故发生后,相应高风险标的的再保险费率均没有明显变化,”庞卫表示,“我们将会在再保险定价方面做出努力,引导市场和客户对风险与价格的正向关系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再(中国)在团队建设上也把风控能力充分考虑了进去。庞卫表示:“我们团队的搭建也在向提供风险综合解决方案的方向迈进,而未来最突出的体现正是将再保险的风控功能前置,与我们的核心客户共同研究和解决直保所面临的问题。”
庞卫认为,尽管上述情况说明再保险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实际上运营一家再保险公司并非易事:“首先,专业再保公司资本金消耗较大,需要持续资本投入,这对投资人和管理层都是严峻的考验;其次,再保险专业技术团队人才难找,尤其中前端人才更加缺乏;另外,成熟的直保公司需要的是稳定、持续、长久的再保合作伙伴,再保险不可能仅仅靠低价策略就赢得市场信任。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培养业务获取能力、确定经营策略,都是难点和关键点。”
“当然,参与主体增加之后,再保险公司的市场策略和业务布局也产生了分化。当一些大型再保险公司退出部分业务、部分客户的时候,新加入的再保险公司便有了机会。大家的第一考量不再仅仅是发展分出量大的几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一些第二梯队,甚至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分出量不大,但是效益较好,这类业务也开始被看好。大家更多的会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从长期合作的角度去选择业务。”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