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所地震巨灾险平台运行 首创共同体+保交所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产品通过公开市场提供承保等服务,可增加透明度,提升产品和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巨灾保险风险向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多主体间合理分散和配置,有利于搭建中国保险与全球其他国家保险互联互通的桥梁。
随着地震巨灾共同体保险产品的登陆,上海保交所的运行路径亦逐渐清晰。
全球首创“共同体+保交所”模式
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运营平台,主要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下称“地震巨灾共同体”)提供承保、理赔、交易、结算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都是一道难题。我国地缘广阔、地理环境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灾害和城乡居民住宅的差异性大,加上民众保险意识不强,制度建设难上加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但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12日,中国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制度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随着地震巨灾共同体的成立,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综合平台成为必然。6月12日,定位保险行业基础设施与综合平台的上海保交所成立,恰逢其时地挑起重担,探索“共同体+保交所”模式。
据了解,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运营平台建成后,地震巨灾保险的保单将统一由该平台出单。与此同时,上海保交所的其他业务平台系统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中。
随着“地震巨灾共同体+保交所”的推出,意味着全球首创的“保交所+共同体”模式雏形尘埃落定。
搭建中国与全球保险互联互通桥梁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保交所作为重要的行业基础设施,正在快速积累信息、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在中国特色现代保险组织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关键和枢纽角色,也将为中国保险融入全球保险市场提供高效集中的综合服务。
保险业“十三五”规划明确,中国保险业要融入全球,开放发展。然而,对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保险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上海保交所交易品种和数量的增加,交易参与者的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缩短中国保险的对标时间,也利于将风险向全球分散,真正实现保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践行保险业姓保的服务理念,让保险市场更有效率,让保险产品更加惠民,一步一个脚印,把保交所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保险交易所。”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道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