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参与率是年金制度改革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政府过去十多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应当看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迈向深度老龄化的时刻,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负担日益加重,年金制度作为第二支柱,存在覆盖面窄、资产规模小的问题。
李培林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17年“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些都呼唤年金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要补社会保障这个短板,社会保障要补第二、第三支柱的短板。年金制度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下一步要实现从有到广,将更多人纳入进来,真正建立起“多层次混合型”的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加快推进第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是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任务。目前,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总体仍甚小,基金规模只相当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量的27%,职业年金要承担制度转轨的过渡功能,其复杂度也高于企业年金。 胡晓义认为,深化改革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界定政府责任,正确引导民生预期;二是合理调整体系结构,增强制度可持续;三是发挥市场功能,满足差异化需求。他提出,应以创新理念发展和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从提高企业年金实施强度、重新定义第一与第二层次的边界、对第三层次作出明确界定和规范、进一步强化税优政策,以及科学安排多层次的比例结构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保险业是推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养老金计划的发起、运营、给付提供全程服务,在方案咨询与设计、服务、稳健投资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承担者。
周延礼指出,年金业务已经是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在发展第二支柱方面,保险机构发挥在长期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优势,提升投资能力,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吸引更多企业建立年金制度,不断扩大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同时,保险业可发挥在精算技术和长寿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领取期服务创新,实现待遇的年金化发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企业年金领域无疑表现为扩大参与率,这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年金改革的首要任务,甚至是“十三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参与率过小,企业年金在整个养老保障架构中、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然无足轻重,构建“多层次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为一句空话,福利模式的选择和试错过程就必将长期处于摸索之中,甚至资本市场的发育与成熟也必将长期处于目前的幼稚阶段。对此,郑秉文表示,年金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扩大参与率。
据了解,此次论坛分为“企业年金改革专题”“职业年金改革专题”“生命周期基金专题”和 “圆桌论坛:年金制度发展前景展望”等四个议题,参与年金业务的机构高管、对年金理论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各自议题展开了讨论。
论坛还发布了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该报告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自2011年以来的第六部年度系列报告,也是继2014年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2015年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分别作为年度发展报告的研究主题之后,将第二支柱年金作为研究主题,近三年来的研究覆盖了养老金三个支柱的改革顶层设计。该报告提出了十点政策建议:一是扩大参与率是当前年金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二是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是扩大年金参与率的关键;三是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是引入“自动加入”的条件;四是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是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必然选择;五是扩大投资范围是提高风险收益的重要途径;六是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是扩大参与率的根本动力;七是建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是拉动年金市场的重要举措;八是职业年金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在于完善委托代理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