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接盘”银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被保险公司高度持股
金融服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混业经营限制放松。智能手机、大数据分析和支持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等创新,正在迫使银行、保险公司和华尔街的公司去适应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险企变身银行股东
11月3日,华夏银行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银监会关于华夏银行股权变更事宜的批复》(银监复﹝2016〕338号),同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及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为股份公司)持有的华夏银行 2136045885 股 A 股普通股股份。
受让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华夏银行 2136045885 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19.99%。
截至2016年9月末,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为首钢总公司,持有华夏银行20.28%股份。若首钢未坚持,则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成为继首钢总公司之后,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
不过,公告尚未披露交易金额。
对于此次收购,目前的进度在预料之中,国家金融混业经营限制放松,银行和保险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本次交易也可能与德银自身面临危机并收缩全球业务有关。
此前,由于爆出巨额亏损,2015年12月28日,德意志银行公布称,将所持有的华夏银行19.99%股份出售给中国人保财险,交易价格为230亿-257亿元之间,具体金额取决于外汇水平。据测算,交易完成后,德意志银行持股10年获利约150亿元。
这是近期大型保险公司入股商业银行的第二个案例。
2010年,德银通过收购萨尔·奥彭海姆母公司所有股份,间接获取了后者所持有的华夏银行股份,并借此一度取代首钢总公司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
一个颇具玩味的细节显示,彼时首钢总公司曾通过媒体表态称,将继续支持华夏银行的发展,并将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和程序保持首钢总公司在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关于“德银、首钢争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之位”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
然而,世事变迁。此后数年,多个境外战略投资者选择出清所持的中资银行股份。如2013年美国银行出清所持建行股份,同年高盛出清了所持有的工行最后一部分股份。
由此可见,这样的收购,除了能带来巨大的业务协同,还与保险公司积极开拓的银保渠道大战略有关。
保险入股银行是一个混业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上市的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已有6家被保险公司高度持股。其中,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均为保险类机构,浦发、招行、兴业、华夏等四家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之位也均被保险公司占据。
华夏银行股价目前在10块左右,粗略估算,也是一笔百亿级别的交易。
今年2月29日,中国人寿宣布,与花旗签署了广发行股份转让协议,收购花旗及IBM Credit所持36.48亿股广发银行股份;接着7月,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人寿以受让方式增持广发银行股份至43.686%,成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
“接盘”背后耐人寻味的现象
接盘外资手中中资银行股权的,正是近年来活跃于各类要素市场的国内保险机构。
被保险公司深度介入的股份制银行存在一个共同点,即股权相对分散、且被国资绝对控股的银行。有意思的是,深度介入的时间点均发生在近两年内。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保险公司高歌猛进入股银行的同时,银行也在加速布局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多个金融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 年底,13家主要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11 家获准入股保险公司,31 家获准设立或入股金融租赁公司,5 家获准入股信托公司,10 家获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6 家入股汽车金融公司,且商业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实现了协同效应。
与保险公司入股大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所不同的是,银行收购的保险公司多为中小型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这与银行、保险公司整体股权架构情况息息相关,目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多为国有、持股较为集中,银行想要拿下控股权极为不易。
银行与保险互持股权提速的背后,折射出国内金融行业综合化经营的大势所趋。过去支撑银行高增长、低不良的有利因素几乎都在发生变化,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带来全面挑战。面对客户金融需求的变迁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的趋严,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