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选择异地养老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开始逐步走向旅游异地养老过渡。发展异地休闲养老服务,南飞过冬,北漂避暑,旅游式的养老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也成为当下最时尚的养老方式。
而不久前,“北京市鼓励异地养老”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围绕异地养老,社会仍有不少争论。争论背后是社会各界对异地养老的认识亟待厘清。
1、异地养老不是政府甩包袱
鼓励京籍老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一事发出后,不少人认为扶持异地养老是将某些地区的老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养老,是政府在甩包袱。
面对此问题,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顺应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地点的现实需求,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养老服务的工作协同,给老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果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看,异地养老值得赞赏。异地养老应该成为我们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养老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云霞指出:异地养老可以给老年人更多的选择,可以使养老服务资源均衡和有效地使用。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疏导政策的引导,部分老人单方面理解是将老人赶出去,在认识上确实有些误区。
2、异地养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在冬季“候鸟老年人”最为密集的三亚,从全国各地来的“候鸟老年人”数量目前已达38万人,是本地户籍老年人人数的6倍之多。在夏季候鸟式养老的黑龙江,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敏锐捕捉到民生与发展的契合点,根据自身特色,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成立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打造的“夏季养老在龙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从需求的角度看,现在有很多老人都是健康活力型,出行意愿很强烈,需求和能力比较强;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国家向第三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处于转型阶段。对于异地养老市场来说,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高云霞表示。
3、异地养老还需解决一些“麻烦事”
通过异地养老,老人可以享受宜人的风景,良好的空气和较高的生活质量,但也有不少麻烦事。
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离退休人员必须在单位所在地社保机构指定的定点医院看病,这成为老人选择异地养老的制度性障碍,选择在外地养老的老人们,最担心的是医疗报销问题。老年人在外地看病不能报销,只能回老家折腾,降低了老人的养老幸福指数。另外,还有领取养老金也是较大的制度障碍。
而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近日签署的《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给异地养老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该工作预计9月底实现异地医保即时结算,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协同和突破。”高云霞介绍,异地养老会因医疗报销等问题,经常往返两地,这些不便会给异地养老带来影响。如果能解决医保问题,那么外地老人到周边环境、设施、服务比较好的养老机构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异地养老中,老人的安全和心理问题也不能忽视。“目前我国异地养老市场较为分散,没有有序地管理。异地养老中更多的是旅游服务,而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照料服务的机构并不多。”
高云霞认为,异地养老缺乏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化设计,这会给异地养老带来风险。在她看来,相关部门需要对异地养老的概念、模式进行规范化,加快标准化建设和加强监管,使异地养老能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