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6家险企车险新业务 监管层严打恶性竞争
随着商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市场规范竞争的问题也引起监管层关注。近日,保监会对中华联合、大地财险、渤海财险、华安财险、安华农业、永诚财险6公司下发监管函,对其分支机构车险综合成本率较报备数值发生重大偏离现象进行干预,要求暂停使用商车费改条款,并责令其重新修改费率条款,报经保监会同意后方可再度使用。
“车险费率市场化是个必然的趋势,其会持续地放开,市场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监管下重手也是为了规范竞争。”一位外资公司总经理表示,商车改革条件已具备基本条件,改革趋势难逆转,但当下多数中小险企日子会比较难熬。
份额向“老三家”集中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始于2015年,为避免减少激进式改革所带来的市场冲击,监管层率先选择了监管基础好、市场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分步骤、渐进式进行改革。2015年6月1日,黑龙江等6个省市启动试点;2016年1月1日,试点推广到天津等12个省市。
至2016年4月末,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42.21%,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费用率42.52%,同比上升4.82个百分点;第二批试点地区39.84%,同比上升4.66个百分点;第三批改革推进地区39.51%,同比上升5.93个百分点。
一份商车改革分析资料显示,自去年6月1日商车改革逐批实施以来,对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从当前数据来看,主要影响与特征有:首先,保单品质优化,赔付成本降低:出险率下降明显,案均有所上升;其次,市场竞争加剧,销售费用增幅较大;再次,竞争加剧,主体经营中续保业务拓展难度加大;另外,商车折扣系数较商改前降低,但是市场费用并未同比压缩。
同时,分析资料显示整体车险的经营成本控制、实现承保盈利的压力等越来越大;区域市场上,车险经营结果呈现差异化、小周期性起伏等特征。
从数据来看,行业市场费用普遍偏高,有不少企业表示,难以承受费用压力,今年车险盈利希望更加渺茫。
商车改革实施后,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于“老三家”财险公司。从费改后市场规模变化来看,今年一季度,“老三家”财产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以及太保财险市场份额合计66.14%,相较去年同期增长0.5%,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型公司集中,中小型公司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商车改革后,试点地区出现了车险综合赔付率下降的趋势。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车险综合成本率99.83%,上升0.6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57.62%,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监管重拳出击
之前监管部门在内部会议上表态,争取2016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施行新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经过2015年6月首批6个省市,016年1月1日二批12省市试点之后,剩余18省市的试点也以4月29日甘肃地区率先启动第三批改革地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切换工作为标志,商车改革陆续在全国铺开。
6月15日,北京作为商车改革的第三批试点地区将于6月底之前启动商业车险改革工作,商车改革在全国铺开的节奏加快。
在商车改革进入关键时刻之际,商车改革中存在的恶性竞争问题也再难以忽视。5月31日,保监会对中华联合、大地财险、渤海财险、华安财险、安华农业、永诚财险等6公司下发监管函,对其分支机构车险综合成本率较报备数值发生重大偏离现象进行干预,打击商车改革中的恶性竞争行为,以儆效尤。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在综合赔付率下降的同时,综合费用率上升,说明行业费用竞争有所加剧,行业运营效率仍然不高。从近期看,要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治标,监管部门近期要花大力气,出重拳、动真格、抓典型,通过严查重罚对市场形成强大震慑,真正做到“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确保市场平稳。
“监管明确这次不是监管处罚,只是在商车改革过程中的临时干预措施,是在向市场明确释放信号,要求各主体加强经营过程控制。” 一位某车险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向保监会报送新费率。实际上并不是仅有这6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标,保监会是综合考虑了业务增速、市场反应、停业影响等方面,才最后确定了这6家机构。”
另外一家接受采访的某财险公司人士表示,市场上费率比上述6家公司高的公司也有,监管层目的在警示业内遵守规则,保证商车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