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险碎片化成趋势 更低的保费更高的保障
高端医疗保险的保费价格为何能进入中产阶级可以触及的范围?原来这是因为险企将高端医疗保险碎片化了,在保障范围上不做大而全的加法,而是有针对性地做减法,只保障部分病种。高端医疗保险碎片化,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个别病种发病率极低
“以前的高端医疗保险一般都是保障范围很全,就医范围很广,保费额度也很高,产品虽好,但与之对应的保费价格也很高,受众多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高端健康险服务提供商万欣和(MSH CHINA)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梅燕表示。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利用消费者“买保险就希望保障很全面”的心理,有的保险产品不断做加法。例如,重疾险保障的病种从25种增加到三四十种,甚至超过50种,有的还在不断做加法。“对保障范围是否越大越好,要辨证地看待。保障范围广,保费肯定更贵;同时,有的保障病种意义不大,发病几率微乎其微。”该业内人士表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疾病特征不一样,有的疾病几乎不会在中国出现,但保险将其列入保障范围,看似保障范围更广,实则意义不大。
在部分产品做加法的同时,也有部分产品在做减法,保障范围窄一些,保费也更便宜。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仔细分辨可保范围,购买实用型的产品。
据了解,MSH与中银保险近期联合推出中银保险—万欣和个人海外专项就医综合保险,标准版可为被保险人提供每个保单年度600万元,终身1200万元的超高保额,价格为2519元/年;VIP版的价格为4925元/年,享受的服务也同步升级,同时还可享受住院津贴以及归国津贴。
与传统高端医疗保险对比起来,这款产品确实具有价格亲民、医疗服务高端的特点,但是从保障范围来看,区别于传统重疾险的“重疾”范畴的是,该产品的“重疾”只包括癌症和5种重大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替换或修复、神经外科手术、活体器官移植以及骨髓移植)。其中,癌症包括除皮肤淋巴瘤以外的所有恶性肿瘤,以及原位癌和癌前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世界排名前列的死因,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治疗技术复杂,费用高,患者如果有更好的保障,更多的选择,那么其存活几率将大大提高。”梅燕表示。2015全国癌症登记年报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30.9%,与美国的66%相距甚远。尽管这款高端重疾险的保障并不大而全,但有较好的针对性,对希望享受高端医疗服务的中产家庭来说,是一款实用型的产品。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尚教研表示,高端医疗保险碎片化的确是一种趋势,能够让大众客户也能享受高端保障,比如,平安健康开发的单病种的“抗癌卫士”健康险产品等,客户就医就可使用高端医疗的网络医院。产品碎片化、多样化,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或组合。
4000亿元~5000亿元规模
高端医疗保险市场一方面有赖于整个健康险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高收入群体的增加以及其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从两方面因素来看,未来高端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将保持着较强的劲头。梅燕认为,预计高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
从健康险市场来看,2015年,我国实现健康险原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约占当年寿险原保费收入的18.2%。而在2013年,我国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约1123万元,约占当年寿险原保费收入的11.9%。不难发现,这两年我国健康险市场发展迅速,在寿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也大幅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有研究认为,我国每年的健康保险存在高达4000亿元~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数量快速增长。胡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千万元高净值人群数量约为121万人,年增长率达11%。而高净值人群购买健康保险的比例高达80%,其中,重大疾病现金流保障是购买健康保险的最主要目的,占比超过70%,近60%是为了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环境。
同时,我国有学者根据国民收入与消费情况,将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人群划为中产阶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近年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扩大规模,2015年中产阶层约占我国人口的27%-28%。中高收入群体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高,都为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
尚教研指出,高端医疗保险通常是指国际医疗保险,以及一些保障范围在国内但就医网络包括私立医院、三甲医院的国际医疗部和VIP病房,并可提供直接结算服务的产品。中端医疗保险通常指在公立医院突破社保目录的保险方案,如税优健康险也是一种中端医疗保险产品。随着人们需求的提升以及产品供给端的改革,今后,高端医疗保险产品将更多地走向中产阶层,而中端医疗保险产品则将实现更大的覆盖面。
此外,从产品的受众群体来看,此前中高端医疗保险产品主要是面向团体客户,而现在涉及相关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在大力开拓个险渠道和互联网渠道,这两个渠道的业务占比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