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带薪护理老人 长期护理险必不可少
无独有偶,北京市也在探索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老人的政策。通过政府补助、薪酬管理等途径,引导子女返回家中,照顾失能失智老人。
继带薪休假、带薪生娃之后,带薪护理也浮出水面。这样的消息或许能为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减轻一点压力。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13.2%,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为22.7%。允许甚至鼓励子女带薪护理家中老人,是一项戳中年轻人痛点的好政策。
但是政策虽好,执行起来却有诸多现实困难。
首先,企业是否愿意白白支付员工工资,让其回家照顾老人?如果强制企业执行,那么独生子女以及家有失能失智老人的群体,会不会像女性要休产假一样,在择业时面临隐形门槛?
其次,老年人照护周期非常长,并且随着年龄增大,所需的护理时间越来越长。短短几十天的假期或许能应急,但不是长久之计。
再次,如果家中有失能失智以及身患重病的老年人,就算子女满腔孝心,也会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造成护理不到位的情况。
家庭护理毫无疑问是最贴心、最人性化的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成为老年人护理的唯一办法。孝心与专业互相不能替代,社区长期护理和机构长期护理也应成为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的途径。
如果借助专业机构进行老年人护理,那么长期护理险必不可少。
一方面,为老年人护理提供专业人员及场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正在与养老社区对接,打造养老产业全服务链,有些甚至自建养老社区。社会保险方面也在积极试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加个人缴费等渠道,享受专业护理机构的服务。
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护理提供经济补偿。例如,商业性长期护理险保障范围可涵盖护理、疾病、意外伤害、身故等情况的保险金赔付以及满期给付等。
银发浪潮掀起银发经济,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已成为常态。在老年人护理的问题上,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应齐头并进,政策性长期护理险扮演“保基本”的角色,最好跻身社保“第六险”,商业性长期护理险则朝着高端服务、定制服务的方向发展。
除了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的数量以及专业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报道,北京市有近6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员仅1.5万名。数量上尚且面临巨大缺口,何谈质量?
“新国十条”和《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都提出要大力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说道,“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有了总理的这句话,给老年人护理问题吃下定心丸。
护理老人,带薪是好事,同时也要带上“险”,让老年人安享养怡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