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或成中短期险种的替代品
核算险企是否超量
这次始于今年3月中旬的保险业整肃规范行动,排查重点针对中短存续期产品。中短存续期产品是指,前4个保单年度中任一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账户价值)与累计生存保险金之和超过累计所缴保费,且预期该产品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5年的人身保险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有万能型、分红型、普通型等。
指令的下发,意味着保监部门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进入实操阶段。根据要求,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产品,应立即停售;存续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产品,销售规模在未来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总体限额的基准与保险公司最近季度末的投入资本和净资产挂钩,为两者中较大者的2倍以内。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监管部门初步摸底结果来看,个别保险公司去年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或已超过规模限制。“而此次进一步排查,主要是核算出超量部分的具体规模,以及研究未来如何进行规模管控的对策。”
不难看出,保监部门此番整肃规范的目的明确且态度坚决。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中短存续期产品这类高成本保险业务一旦长期化,利差缺口期限就会拉长,在利率下行过程中,极易引发新的利差损风险,进而引发现金流风险。因此,从负债端切入,进而影响到资产端的转型,势在必行。
但对保险公司而言,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如何在满足由于满期给付与提前退保造成巨大现金流需求的前提下调整业务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偏好,是个不小的挑战。
投连险或成替代品
从业内人士处得知,在收到规范指令后,多家近年来倚重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寿险公司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商量对策,并在第一时间向同业取经。
而从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来看,其中有寿险公司计划转战投连险,以此寻求新一轮的保费规模突破。这主要是由于根据保监会此次规范中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定义,投连险产品、变额年金险产品被排除在外。
然而,市场人士不免心生疑问:万能险有一定的保底收益,而投连险完全由投资者自负盈亏,两者特性不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投连险能否接过万能险手中“拼规模”的大旗?
一家寿险公司内部人士私下告诉记者,一方面,经过这几年在万能险上的销售铺垫,保险公司的口碑传播效应逐渐凸显、投资能力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通过对投连险巧施“易容术”,或许仍然可以虏获部分投资者的“芳心”。该人士口中的“易容术”主要是指,将投连险的投资期限等进行异化、往短期化方向发展。
从既符合监管规定、又同时具备可操作性这点来看,投连险确实可以成为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替代品。“但投连险一旦短期化,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期间可能需要不停地进行调仓配置。于保险公司而言,产品期限越短,流动性管理就越复杂。没有金刚钻,最好不要揽这瓷器活。”一家寿险公司相关人士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