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大玩奇葩险 只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用户
不过,在互联网保险被规范的当下,奇葩保险却并未如业内人士预期的那样“销声匿迹”。据了解,近期“房价防跌险”“充电宝及手机爆炸险”“跑步无忧险”等奇葩险种再度扎堆现身。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奇葩险同样存在吸睛效果远远大于实际保障的问题。
房价防跌险引发争议
早在去年3月与4月间,中国保监会就曾连续发出关于“跌停险”和“贴条险”的风险提示,而随着去年7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正式出台,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亦认为,类似“赏月险”、“跌停险”这些不靠谱的奇葩险种,在规范出台后将大大减少甚至销声匿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险种会出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理想”却未能够转化为现实。“房价下跌怎么办?买贵了,保险公司来赔偿!”就在近日,这则房价防跌险的信息一经推出就迅速扩散开来。“此前朋友曾在2013年时买的一套二手房,随后因为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受到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近期想要购房的成都市民陆先生表示,如果真的能够有这样一款保险,那么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调查发现,这款所谓的“国内首款住房防跌险”,其实是由国内一家互联网车险比价平台计划联合房地产商和保险公司推出的“房价价格指数保险”。从目前公布的条款上看,购房者在保险期内出售房屋,因为房价下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最高赔偿额为购房价格的30%。产品分为一年期防跌险费率3%和三年期防跌险费率5%两种。
这也意味着,如果陆先生花100万在蓉购得一套住宅,并为该住宅投保了三年期防跌险,而两年后房价下跌了,假设陆先生以90万卖出,保险公司则赔偿相应的差价损失。不过,如果这套房子三年内没有出售,或有意超低价出售,保险公司都不赔偿。根据设计,防跌险的保费统一由地产商缴纳。
尽管“看起来很美”,但有保险业从业者分析,一年期以上的保证险必须先由保监会审批通过,而此项保险风险很大,监管部门“放行”的可能性并不高。此外,从目前披露的条款来看,赔偿的具体细节亦不够完善。
险种创新要严守红线
与“计划中”的住房防跌险不同,今年以来,各种奇葩险种依旧层出不穷,并在互联宝保险市场中掀起或多或少的波澜。就在今年“三八”节前后,一款“结婚险”走红网络。
据了解,在去哪儿网保险商城销售的保险,保费为299元,投保人购买后,若3年后与指定被保人结婚,凭结婚证可领取5999元现金。此外,投保人购买后10年内,享有1万元的意外身故及医疗责任险。但其“不结婚不赔、太早结婚不赔、结婚对象换了也不赔”的条款也引发关注者的热议。
同样“奇葩”的还有情人节期间,京东金融则推出的“意外怀孕保障服务3个月”的保险产品;以及支付宝携手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的“3·8系列”关爱险种中,保障用户在烧饭过程中,因切伤手指或者烫伤等意外产生医疗费用的“美厨娘关爱险”及保障使用化妆品时皮肤健康与安全的“美颜险”,还有“只需支付2.99元即可投保一年”的充电宝手机爆炸险等。
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保险行业。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保险迅速放量,截止2015年末,保费规模已达2234亿元,同比增速160%。在互联网保险新时代下,险企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一些创新险种,也在给保险业带来新的“玩法”。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这些“奇葩险”增加了用户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能够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在东吴证券分析师丁文韬看来,基于碎片化场景,如旅行、在线交易安全等的创新产品将推动互联网财险保费保持较快发展。
但另一方面,这些保险之所以被卷入舆论漩涡,或是在于其中部分险种费率厘定不合理,投保人获赔概率极小,或是部分险种违背了保险原理,带有赌博或博彩的性质。“由于部分奇葩险并没有进行过风险测算和精算,或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无法测算,就可能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费过低,在风险发生时没有相应的偿付能力;二是保费不合理,投保人获赔概率小,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有关保险专家指出。
未来互联网保险要以保险为入口,结合更多产业和场景,最后延展到企业和个人的服务,利用“保险+”的方式加速整个行业的循环。但在这一过程中,上述保险专家指出,保险的本质仍然是保障,是对风险的转移和补偿,这是设计保险产品时不能逾越的红线。“保险产品的创新不能脱离这一"红线"而盲目乱来,否则就会成为纯粹的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