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险企网销万能险仍禁足 两家国有银行系险企网销破百亿
互联网正成为中小险企发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并有望超越传统的银保。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有2家寿险公司的网销保费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而去年全年网销保费超过100亿元的寿险公司总数仅为4家。同时,网销规模最大的3家险企合计网销规模,也从去年1-2月的从188.3亿元增长到今年1-2月的420.6亿元,增幅达123.4%。
而在部分公司中,网销已经成为贡献业务的绝对主渠道,有3家险企的网销业务占比超过八成。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某国有银行系险企网销业务贡献已经达到85.7%,远超银保贡献的9.3%,而另一家国有银行系网销占比42.7%亦在逼近其银保占比56.5%;这与其母行电商业务发展不无关系。
两家银行系险企网销“冒头”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28家公司有网销保费数据。其中,网销保费规模达到100亿元的有2家寿险公司,均为银行系险企。
而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去年全年网销规模超百亿元的险企仅4家,全年的网销规模分别为332.8亿元、173.9亿元、134.5亿元、125.0亿元。
数据显示,1-2月,某国有银行系险企网销保费最高,约为176.4亿元。而根据中保协数据,这家银行系险企2015年全年网销业务规模为97.87亿元,其中第三方平台实现95.75亿元,第三方贡献97.83%。
而其官网披露的互联网保险信息显示,该公司网销平台除了官网和官微外的第三方主要为其银行股东平台,包括母行的网上银行、电商平台和手机银行等平台,唯一例外是星河联盟(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机票窗口),但与后者合作范围仅意外险。其披露的网销产品有三十余款,包括意外险、传统寿险、健康险、年金险、新型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网销规模紧随其后的是另外一家国有银行系险企,网销保费规模约144.98亿元。从其官网披露的数据查询到,其20款万能险2月份的结算年化利率在3.5%-6%,其中,6%的产品1款,5%-6%的5款,4%-5%的产品7款,3.5%-4%的7款。
网销对上述两家银行系险企的业务贡献分别为85.7%、42.7%,这也意味着,依靠母行电商平台,前者的网销占比已大幅超越传统的银保渠道(占比9.3%),后者网销贡献也正在逼近银保(占比56.5%)。
从188.3亿元到420.6亿元
紧随上述两家银行系险企,某中小型中资公司1-2月的网销规模为99.3亿元,排名第三;其合作的第三方平台包括京东、小米金融、立马理财、长安e家、天猫、慧择网、中民保险网、苏宁金融等。也就是说,排名前三的3家公司网销合计规模达到420.6亿元。
今年以来如此的网销规模,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1-2月,网销保费最高仅为44.4亿元,与今年网销规模最大的银行系公司为同一家公司;即,该公司前2个月的网销规模同比增长297%;而排名二三的网销规模也仅分别为17.0亿元、15.8亿元,即,去年1-2月,前三险企的网销业务规模合计仅188.3亿元。
此外,今年1-2月,网销规模在十亿元以上的险企还包括2014年12月份开业的新公司(56.98亿元),以及一家总保费前五的中资公司(30.6亿元)。
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
从整体看,今年前2个月,有网销保费数据的28家公司网销合计保费514.97亿元,网销整体对总保费(3438.41亿元)的贡献为15%。
而去年同期,55家寿险公司同业数据显示,32家有网销保费数据的公司合计网销保费253.6亿元,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仅5.08%。
根据中保协数据,2015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为1465.60亿元,同比增长3.15倍。以人身险公司24183.58亿元的总保费计算,互联网业务占比约6.06%。
粗略计算,1-2月,这些交流数据的寿险公司合计网销业务规模同比增速在100%以上,网销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幅增长的网销规模还是在5家网销业务居前的险企业务受限的情况下实现的;去年9月份,5家网销万能险业务规模居前的险企被叫停网销理财产品,目前暂未放行。
3月21日前已暂停销售
网销居前的某险企相关人士表示,新的监管规定从本周一(3月21日)开始实施后,保险公司的“吸金”利器均要面临停售。网销业务主打理财型保险产品多为1年期甚至更短期(一定期限后退保无损失)产品。
从以上一家保险公司官网披露信息发现,其4个系列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均标注“该产品已于2016年3月20日23点59分前暂停销售”;其中3款产品的期限仅为半个月,产品此前在部分平台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2%。
保监会上周五(3月18日)发布中短存续期业务新规,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开发和销售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1年(不含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