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保险 不做“理财盲”
目前,不少寿险公司推出保险理财产品,不仅具有保障功能,同时还可实现理财目的。如果个人或者家庭月节余收入不足1000元,完全可以投资保险理财产品。专家分析,对于年轻的家庭及青年群体,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因此可以考虑具有一定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这样不仅能较大限度地规避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风险,同时可以满足小家庭及青年人群的理财需求。
走出保险理财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社会医疗保险一旦患病就医发生医疗费用,个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费用。如果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免支付规定范围,所有的医疗费用将全部由个人承担。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就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商业保险仍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
误区二:通过买保险可以理财赚钱
保险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购买保险产品,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但是相对其它金融产品,因其风险很低,并且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
买保险绝对不能看成是投资,投保时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在有足够的保障前提下,再去考虑保险投资才是正道。
误区三:孩子保险比大人更重要
中国父母在给孩子买保险时存有相当大的误区,他们大都觉得给子女保得越多越好,大人甚至为了孩子宁愿省下钱来自己不买保险,但实际上,家庭买保险的原则应该是“先大人后小该”。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伤害的几率都非常大,一旦出现状况,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更何况支付孩子的保费。所以,大人给自己投份保险比给孩子投保更重要。
误区四:消费险种投保好像很亏
很多人会认为买了保险,如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如果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其实,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没有最好的险种,只有最适合的险种。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去买保险不吃亏,或者说怎样买“合算”,只有你购买的险种最适合你了,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误区五:重复投保相当于“双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一条: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误区六:保额要高,过度投保无妨
选择一定数量的险种投保,保障额大了自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什么险种都想买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购买一些长期的险种,需要十年、几十年的交费,一旦过度就会产生经济承受问题,一朝退保必定造成损失。所以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投保,按照家庭的需求来投保,按照自己经济能力投保。
误区七:隐瞒病史未必露馅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中隐瞒了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理赔时做出不利于投保人的决定。
误区八:只要投保都能提供保障
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风险”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对所购买保险的内容了解并不多。对于哪些险种适合,哪些险种不适合,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保了。过后发现所购买的险种并不适合自己,这时如果再要进行退保又要承担一定的退保损失,陷入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