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瞄上“互联网+三农+保险”蓝海领域
当“三农”、“保险”、“互联网”三个焦点互相碰撞时,又将点燃什么样的火花?
发展前景有目共睹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三农+保险”的发展前景,监管部门早有预见。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要把握时代机遇,众筹共享,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近年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
去年8月份,农业部信息中心与中航安盟产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互联网+三农”保险行动计划。该合作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共同服务“三农”业务创新,是以信息化服务“三农”全局的一个积极探索。“互联网+三农”保险行动计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保险产品相融合,合力拓宽现代保险服务渠道,改进保险业务流程,提升保险运行效率和精准程度,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提供支持与服务。
据了解,“互联网+三农”保险行动计划涵盖两大领域八项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探索开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推进“三农”保险信息数据库建设;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系统,推进“三农”保险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工作机制创新,推进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与保险服务体系融合;通过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拓展,推进“三农”保险系列服务等。合作双方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该计划。
保险机构跃跃欲试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瞄准了“互联网+三农+保险”这片蓝海。
“我们将把农村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中华财险董事长罗海平去年在公开发言中表示。
据了解,中华财险目前已在“互联网+农业保险”的道路上进行了深入探索。该公司以与国家农业信息中心共同成立的“农业保险地理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了以互联网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及手持移动设备共同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查勘定损的种植险应用体系。仅2015年就启动卫星遥感应用40余次,覆盖12个省市区,完成对作物长势、作物灾情的监测与评估,并累计对15家分公司配备了43架无人机,出动航拍400余次,航拍面积达230.8万亩,提供了较好的承保和理赔服务。此外,中华财险还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成立的“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3S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成功打造了养殖险“农险通”系统。目前共计配备了2000套移动平板手机,并安装了“农险通”系统,已在河南、河北、新疆等开办养殖险业务的省市全面部署运用,2015年通过该系统处理赔案近40万件,实现了服务效率和理赔质量的提高。
为契合农业部大力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机会,保险机构还借助益农信息系统平台、互联网技术,实现保险产品线上、线下融合。目前,中华财险与深圳诺普信集团田田圈农业服务公司、农信通集团、浙江嘉言民生农业服务公司、中国电信四川天虎云商分别开展合作,线上产品已近20种。
保险机制解决贷款难
此外,通过“互联网+保险”还可以促进农户贷款难问题的解决。
日前,京东金融集团宣布将与保险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建立长期、全面、多层次的合作,具体合作领域为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农村金融移动化等,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共同努力实现支农、惠农的多赢目标。
据了解,该合作通过与新希望六和旗下的普惠农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以农业产业链为依托,面向所有新希望六和下游的养殖农户推出“京农贷”—养殖贷,并且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从而降低农业贷款风险,覆盖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农户。
当农户申请贷款时,将会同时向保险机构投保,包括种养殖保险、借款人意外险、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等,担保公司也会为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一旦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影响还款的风险事件造成违约,保险和担保保障就会启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双重增信措施能够使更多农户得到贷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