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长期收益 险资“举牌”不停歇
寻求合适的介入时机
保险资金2015年末多次举牌,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也为外界加深对保险资金的理解提供了参照,但在2016年初股市的波动中,险资买入的标的股价出现了下行。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保险资金共动用逾1100亿资金举牌上市公司30余次。截至1月20日收盘,股价跌破累计交易均价的个股已超过半数,部分举牌行为的估算浮亏比例在10%到20%不等。
尽管如此,保险资金并未因股市的震荡而失去信心。1月20日晚间,胜利精密发布公告称,2015年5月29日至2016年1月18日,百年人寿买入其69124909股,占胜利精密现有总股本的5.93%。5次买入行为分别发生在2015年7月、8月、11月、12月以及2016年1月,买入的股价区间在14.50元到25.78元之间,各次买入价区间均有差别。而在上述各月份内,百年人寿曾在15.61元到26.82元之间的不同价格区间内有过多次卖出操作。公告称,本次权益变动主要是因为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百年人寿不排除进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性。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一般看重长期投资收益,而不以短期内的股价波动为参考。目前,保险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都在积极关注,也在寻求合适的介入时机。如果入场信号出现,保险资金仍有增持股份的可能。
风险控制方面,上述人士认为,保监会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在后端加大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的把控力度,多数保险机构仍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开展投资行为。特别是在偿二代的基础上出台《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第3号《股票及股票型基金》,直接对保险机构关注涉及股票及股票型基金投资的相关风险作出要求,相关业务也将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谋划新的动作
经历了今年1月份股市的调整后,保险资金在谋划新的动作。与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不同的是,保险资金对于符合自身投资需求的标的保持最大的关注,蓝筹股和防御性板块仍受到钟爱。
此前,保险资金举牌的上市公司较多集中于房地产、银行、零售等行业,引发了市场对于其偏好低估值、高现金流、高股息率个股的关注。考虑到盈利稳定、高分红比率、市盈率持续低于10倍的蓝筹股,以及此前获保险资金举牌但持股比例未达20%的一、二线蓝筹股仍可能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等指标,中金公司梳理出一批可能会被保险公司举牌的潜在标的股。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目前采取的是“相机抉择”策略,较难成为战略性投资方向。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考虑收益率优势和配置空间,险企会不断发掘新的投资方向,存在收益空间的股权投资可能成为选项。而股票类资产收益率波动较大,凸显出股权投资收益率稳定的优势。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所长魏涛认为,保险公司举牌只是对上市公司投资比例较大,从而触发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一个表象。这种集中持股、长期持有的投资模式有着显而易见的益处。首先,举牌股票的投资期限较长,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配置压力。其次,举牌后保险公司持股比例提高,对被投资公司形成重大影响,从而可实现权益法记账,也可以避免因股价大幅波动给保险公司自身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带来的影响。
举牌模式可持续性受关注
刘俊认为,在承保大扩容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传统的资产驱动负债的“小而美”模式将逐步回归到“负债驱动资产”的状态。在保险业大类资产配置上,上市险企和中小公司差异明显,股票配置在前者的资产风险排序中居于非标资产和债券之后,而在后者的相应指标排序中则居于相对前列。
魏涛认为,虽然2015年保险业的整体投资收益率预计创近年新高,但是未来低利率的环境下,无论是传统的债券和定期存款,还是债权计划、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非标资产,都难免产生收益率的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权益类投资成为维护投资收益率稳定、保障利差的重要手段,权益类投资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保费端压力、看好标的和偿付能力要求等是2015年末举牌潮出现的原因,但难以持续。平安证券报告认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负债成本比较高的中小险企还是有动力通过股票市场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率的,但是会有一个限度。
魏涛表示,长期来看,保险公司注重长期投资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集中投资实现的是长期投资,与优质上市公司共同成长以分享成长收益,并将长期资金引入市场,有助于恢复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举牌后,向被投资公司派驻董事,代表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也有助于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环境。而与此同时,只有以高质量的保险业务做根基,保持适度的杠杆水平,再结合价值投资,才能够实现“举牌”模式的可持续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