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医保补助标准提至730元
就业
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
创业贷款发放4亿元
紧盯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做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年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60%;做强第二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拉动,从先进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中挖掘潜力;做好第一产业转移就业安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紧盯转型升级促进技能升级。深入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加快职业培训包推广,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双轨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35万人。紧盯大众创业支持创业带就业。建立创业前免费测评培训、创业初导师指导、创业中补贴支持、初创成功后延伸帮扶的一条龙服务,推广大学生信用担保模式,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放贷规模。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扶持4万人创业,带动12万人就业。紧盯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对去产能、去库存、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离岗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通过技能培训、稳岗补贴、社保补贴等综合性就业帮扶政策,保持岗位稳定、促进转岗就业。
社保
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审查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64万人、1055万人、388万人、302万人、795万人。全面启动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统筹做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继续增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动更多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制度,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创新医疗保险管理。扩大实施糖尿病等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和部分住院病种按人头、按病种付费。取消医保定点服务机构资格审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和协议管理。统筹做好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工作。落实降低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新要求,调整完善生育保险政策。
引才
引育3000名高层次人才
加快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
分类开展人才需求调查,编制发布高层次紧缺人才目录和引进计划;遴选400家企业,依托研发平台引育3000名高层次人才。面向海外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引进100名领军人才、1000名拔尖人才和10000名海外留学人员。利用柔性机制聚集一批领军人才。聘请一批两院院士等顶尖专家帮助解决重大科研、生产和技术难题。出台天津市“外专千人计划”,加快建立首席外国科学家制度,落实外国高层次专家专项资助。依托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双创特区”人才特区建设。
增收
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全市各行业及重点产业工资指导价位,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工资。推进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将国企经营者与职工收入增长挂钩,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效益和职工工资同步增长。强化托底保障,合理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失业保险金等待遇标准。将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70元提高到730元,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医保筹资标准由低档提高到中档,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对城乡低保户、长期失业者、重大疾病患者、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综合帮扶,形成更加完善的兜底保障机制。
新闻链接“十二五”社保成绩单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40.6万人,比“十一五”增长近30%,城乡从业人员由728万人增加到8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8%以内。18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由26.9万人增加到48.4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
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天津 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9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64万人和40万人。五年引进海内外人才2.7万人,在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9万人,实施引智项目2229项,每年来津开展合作交流的外国专家超过2万人。
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686万人和1054万人,职工五项保险基金年收支总规模达到1728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连续11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均增幅10%。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待遇水平逐年提高。
职工群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每年实施增加群众收入20条政策措施,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工资指导线,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更加规范 公务员公开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推行,五年有1.3万人进入公务员队伍,3.9万人进入事业单位。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内结案率均达到95%以上。劳动监察查处违法案件1.8万件,农民工工资防拖欠机制进一步完善,累计追讨拖欠工资7.7亿元。
新闻延伸“十三五”五大目标
一是建设机会公平的充分就业之城。“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2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二是构建活力迸发的人才聚集之地。到“十三五”末,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4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4万人。
三是建设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十三五”末,建成更加完善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五是打造廉洁高效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为群众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