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的发展史
目前,万科已经公告将停牌一个月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宝能系能扛过资金成本压力吗?
万能险变身记
在英美,万能险是为提高保单灵活性和投资属性而生的。它在1970年代利率大幅提高的环境中出现,1971年首推的就叫可调整缴费的寿险,1979年才演变为保费保额都可调,而且利率与市场水平挂钩的所谓万能险(Universal Life)。其优势是新收保费单独计息,不受历史低利率对整体组合收益率的拖累。1985年,万能险在美国达到新单保费的38%,创下阶段性高点。其后随着利率走低而失宠。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欧洲的英国和荷兰等国也推出了万能险;其后传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等。
相机调整保费或者保费投向股市的实质都是使保单从以相互转移保险事故财务压力为主的保障型工具,变为以实现自有财产增值为主的投资型工具。这个共同点使得二者很快融合,在美国1985年便出现了缴费灵活且投向股市但投资风险由投保人自担的投连万能险。以美国的历程来看,至今寿险业独立账户的规模大概是通用账户的一半,也就是投资型寿险的推出使美国寿险业的规模扩大了一半。
而在中国,万能险因收益率等诸多优势成保险吸金利器。
1999年,在寿险利差损压力下,传统寿险预定利率被统一下调到2.5%,但也导致寿险陷入萧条。为了突围,平安在1999年推出投连险,太保在2000年推出万能险。和国外一样,两类投资理财型保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万能险有最低保证利率。
2003-2007年间,万能险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07年在股市暴涨的推动下实现了113%的增长。但2008年受累股市暴跌,万能险结算利率曾集体跌破4%,此后步入低谷。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保险业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投连险和万能险中用于投资的缴费不再计入保费收入,使得不少保险公司弱化了投资型险种的工作力度,主攻传统险和分红险。
但到了2010年,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走低,在大资管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于是保监会推出了“保险投资新政”,进一步放宽投资渠道,使得保险资金更便于捕捉短期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2012年8月开业的弘康人寿当年11月在银保渠道推出了与保障投资功能合体的普通万能险,完全不同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彻底分离的“零极限”万能险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客户不购买附加险的话,这个万能险投资账户与保险没有丝毫关系,就是一个纯粹的理财账户。其后,许多保险公司纷纷跟进。用寿险业的行话来说,这叫高现金价值产品。
万能版寿险成为新一代寿险公司的主推险种。2014年元宵节珠江人寿和天安人寿在余额宝上喊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7%且保本保底”的口号,从而创下了3分钟内分别销售3.8亿元和2亿元的记录。
万能款的各种人身险,表面上期限比较长,甚至可以是终身险,但由于高收益率投资机会只能在中短期内有一定把握,而且寿险业有过惨痛的利差损教训,所以,缩短万能险的高收益率期限就成为另一个技术。方法就是以与银行理财及信托等资管工具竞争为目的,通过不收管理费、退保费等措施来提高保险概念中的“保单现金价值”,这使得在相同期限的各款理财产品中,万能型保险的收益率略高。最常见的就是一年内退保优惠,甚至强制退保。市场上有最短30天的“理财宝”万能险。
在行业创新风起云涌的推动下,过高收益率隐藏的风险,以及丧失保障功能引发的社会质疑等,当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规范。随后,一些网销万能险产品下架,整改后于2015年11月重新上架:中旬,微众银行推出一款国华人寿万能险产品;月底,升级后的万能险产品在招财宝平台上线。
诸侯争霸,搅动资本市场
从2013年开始,保监会网站披露的人身险公司(寿险、养老险、健康险)“规模保费”已经被细化为三项:“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通常来说,分红险被计入保费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万能险,而银保、网销的短期万能险能被视为保费收入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是指万能型和分红型保险的投保人缴款中没有通过风险测试的部分;“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是指投连险设立的用于存放投保人投资资金的独立账户中新增的交费。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本文设定了“(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原保险保费收入)>2”这样一个标准来筛选“以万能型保险为主力险种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主要是新公司,分红险规模很小,所以本文把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近似看做全部来自万能险。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险保费收入之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中资寿险公司的这项比例明显上升,而外资略有下降(见表1)。虽然没有详细数据,但基本可以认为中资公司是通过万能险向股市投入的资金明显增加。
但上述平均比例并不反映多数公司的比例状况,它是两极分化的计算结果而已。
统计显示,2013年达到以万能险为主力险种的公司有14家,除瑞泰人寿外全部是中资公司,其中正德人寿以超过98倍成为主推万能险第一名,但在此类公司中夺得投资款缴费第一的是生命人寿485.46亿元(平安寿险虽然此款项高达719亿元,但因为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巨大而没有进入以万能险为主的公司行列)。安邦集团旗下两个公司上榜:和谐健康以78.57倍居比例第2位、以103.65亿的新增万能缴款居第5位;安邦人寿比例是6倍、款项收入是82亿元,在万能险公司圈子中均处于中游。被奉为开创新一代万能险先河的弘康人寿并未上榜,因为其万能险与传统险的比例只有0.34,没有达到2的上榜标准。前海人寿以35倍比例、139亿缴款而居前列。以做投资型险种为特色的外资公司瑞泰人寿在比例上以24.6倍居第5位,但款项收入只有35亿元,排名靠后。
2014年,以万能险为主力险种的公司下降到11家,珠江人寿以136.58倍夺得倍数第一,远远超过正德人寿创下的98倍;万能险缴款金额方面,华夏人寿则以673.52亿元夺得第一、且超过上年冠军生命人寿。可见,2014年虽然高比例的家数有所减少,但一些公司对万能险是更得心应手了,更倚重了。在退出榜单的公司中,2013年的缴费收入第一名生命人寿因为比例下降到0.88而退出,同时万能险保费也下降到不足324亿元。
2015年1-10月,以万能险为主力险种的公司猛增到16家,虽然2015年的最新统计只有前10个月,但两个指标都已经创出新高:比例方面,新晋冠军安邦养老创出了接近4万倍的纪录;万能险收入方面,华夏人寿蝉联冠军创下1273.55亿元的新高,照此速度2015年全年突破1500亿元大关不是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金额不仅在上榜的“小伙伴”中拔得头筹,而且已经首次超过榜单外的大佬平安寿险(716.88亿元),成为2015年度中国万能型寿险之王。
自2013年单独公布统计数据以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费收入之比大于2的公司历年有比较大的波动,为了筛选出长期具备此项特征的公司我们制作了表2。数据显示,近三年先后有23家公司上榜,其中连续三年上榜的公司有华夏、前海、瑞泰、珠江、东吴和吉祥,共6家。另外,安邦旗下的公司虽然没有一家连续三年上榜,但由于其同属一个集团且和谐健康与安邦养老都曾名列前茅,所以,本文把安邦系三家公司合并研究。
表3数据显示,以三年合计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排名来看,华夏人寿独占鳌头,遥遥领先,达到2279亿元;亚军前海人寿降到935亿元,只能属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安邦系三兄弟和珠江人寿,在几百亿水平但离一千亿整数大关还有明显距离;第四梯队是其余三家:瑞泰、东吴和吉祥人寿,三年合计也还不到百亿规模。
在万能型保险收益率方面,相关的利率有四个:用于计算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作为保单法定义务的最低保证利率、作为商业宣传的预期利率(或历史结算利率)以及定期兑现的结算利率,跟老百姓真正有关的是作为法定义务的最低保证利率以及最后实际拿到手的结算利率。就各公司实际结算利率来看,各公司的利率策略和利率水平都可能有重大差异。比如最新的2015年11月结算利率,国寿股份的十多款万能型产品中只有一款的利率是5.38%,其余各款都是5.05%;但生命人寿和前海人寿则差异很大,二十多款产品的利率前海在4.5%-7.45%之间、生命人寿更是在3.85%-7.99%之间宽幅波动,前海聚富三号终身寿险(万能型)更是随保单生效日期的不同而波动。可见,万能型保险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难以一概而论。
近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增加了许多与保险公司投资操作有关的披露事项要求,比如资金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应当按照保险账户和产品,分别说明截至举牌交易日,该账户和产品投资该股票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以及最近4个季度每季度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金额。相信这对提高万能型保险资金参与举牌的信息披露及规范操作都将发挥促进作用。
总之,有些万能型保险可能完全不是很多人心中的传统保险特征,它已经把寿险改装成为保障与投资的组合,甚至完全是短期理财产品。所以,市面上的各种保险产品,在进行专业的会计处理时,经过甑别后是要拆分成保险和非保险成分的。在投资上,虽然保险资金整体仍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但一些万能险资金也可能表现出新特点:捕捉中短期投资机会、集中投等。这些行为当然可能有风险,但投资理财哪里没有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