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保险绑定医保基本目录是否合理 “非医保药”不报销太坑爹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5-12-24 14:33:54
导读:
去年10月,刘女士遭遇车祸后被送医抢救,先后花掉医疗费4万余元,但由于医生使用了不在医保范围内的药物,保险公司拒绝理赔5685元的非医保药费,后被刘女士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刘女士的医疗费4万余元。
类似的争议十分常见。对于司机而言,购买车辆保险就是为了预防不测,而“车辆全保”在于其保障最全面、最彻底,仅从字面上理解,发生车祸后,司机应该可以做到不花一分钱。然而在现实中,即使司机购买了全额车险,一旦发生车祸,保险公司可能只理赔一部分,司机自己还得掏腰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保险公司在核损时,会把非医保用药排除在外,此案中的5685元赔款,就属于这类性质。
全额车险被打折扣,对于司机显然不公平。何况,刘女士在事故中并无过错,更不应该承担任何医疗费用。
保险公司拒不全赔似乎也有依据,因为《强制保险条款》第19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核定人身伤亡的赔偿金额。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与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同样的用药标准,且这一内容写入了保险合同。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强制保险条款》的这一规定是否妥当。从法律上讲,此规定与上位法相冲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也就是说,只要是抢救的需要,药物不分医保目录内外,都可以使用。而保险公司“参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来理赔,增加了受害人的责任,排除了保险人的部分赔偿义务。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规定存在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相抵触的内容。
众所周知,基本医保只是一种托底保障,设置医保药物目录,是为了确保医保的基本功能。而车辆保险并不是托底保障,而是一种补救措施,治疗上理应以病情需要为准。因此,车辆保险绑定医保基本目录是不合理的,会损害投保人和受害人的权益。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预约专家,了解详情

太平安宁意外住院津贴医疗保险
保险期间可选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或1年,保障由意外导致的住院...
详情

投保年龄:0-60周岁

保险期限:≤1年

适合人群:个人
保障项目
1.意外住院津贴保险金:有
免费咨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