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储备存缺口:3成受访者称只能维持10年退休生活
日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友邦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首期中国城镇居民养老准备指数仅为62.6分,稍稍迈过及格线。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消费者在退休养老信心与实际养老储备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在该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里,退休养老的信心水平与计划程度分别高达71.6分与74.6分,而养老知识掌握程度和储备状况则只有59.2分与43.4分。
这表明多数受访者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安排,实现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但现实是这些受访者在养老资产配置技巧和储备状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报告》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预期退休时积累的个人财务目标均值为198万元,而目前他们家庭现有流动资产总值平均为132万元,存在较大差距。甚至1/3已退休受访者承认,目前养老储备仅能继续维持10年的退休生活。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造成养老信心指数与储备状况出现较大落差的原因相当多,一方面是传统养老观念已经跟不上当前的退休生活消费水准,另一方面是不少受访者高估了国家养老、子女养老与以房养老的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养老、以房养老,还是儿女养老,都是比较初级的养老储备方式,现在国际比较流行的,是全方位投资养老,即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在抵御疾病、意外风险同时通过投资复利收益,为退休养老生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蔡强指出。
目前中国养老金储备体系存在相对严重的瘸腿现象,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基本养老金)占比过高且收益偏低,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无论是规模还是投资增值方面依然相对薄弱,没能担当起依靠第二、第三支柱养老的责任。为此,不少保险专家建议应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推动养老金储备体系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
“保险公司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得做到三点: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模式;做好长寿管理规划;加强投资者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意识到资产配置与投资养老的价值。”蔡强认为。
养老储备不足的三个原因
在蔡强看来,多数受访者的退休养老信心与实际养老储备状况之所以出现明显的落差,主要是对长寿风险的预估不足、退休需求评估不够,和高估养老储备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寿命延长是一个大趋势。所以长寿风险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每个人退休时间被无形拉长。现在全球不少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平均寿命达到80岁,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仍然停留在父母辈的平均年龄,大概就是60-70岁。”蔡强分析说。
至于退休需求评估不够,主要是传统养老观念在“作祟”——多数人简单地认为,自己退休生活可能和自己父母一样,只需国家退休金就能安度晚年,但《报告》调查发现,如果将家庭日常开销、家庭大额开销、医疗、购物休闲、子女婚事、子女日常生活和教育费用等预期开销囊括在内,多数受访者预期退休后每月家庭开销需要达到8761元(排除通胀因素),现有的2000-4000元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已无法满足养老生活开销。
“很多人都以为退休后的生活开支会减少,但事实恰恰相反。按照美国经验,通常每个人在退休前10年会进入一个退休活跃期,即他们需要出去旅游活动享受生活,直到退休10年后才逐步进入退休消极期,那时他们平均年龄超过75岁,更多会考虑将养老储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这些都是不小的生活开支。”蔡强告诉记者。
对于不少受访者高估自己的养老储备状况——他们过度盲目相信国家基本养老金+个人储蓄,足以支撑退休生活开销。
“但我们算过一笔账,假设每个人从20多岁开始工作,每月存2000元用于退休,工作30年后退休,若自己的退休时间养老也有30年,等于他每月的养老储蓄也就是2000元,加上国家养老退休金,能否满足每月8761元退休生活开销预期值,仍是未知数。”他分析说。
养老储备的“金字塔架构”
尽管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老储备存在资金缺口,但如何进行有效弥补,他们似乎仍然找不到完善的解决方案。
《报告》显示,多数受访者对退休养老投资或者储蓄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位依然相当模糊——他们一方面知道养老金融产品必须满足安全稳健、长期保值增值的特点;另一方面则对养老金融产品提出较高的收益预期,即普遍希望这类金融产品的长期年化收益能达到7.9%,甚至比用于理财的金融产品收益预期还高出0.1%。
“坦白说,一款安全稳健、保值优先的养老金融产品要实现长期年化收益7.9%,并非容易的事。”蔡强表示。
在他看来,不少受访者仍将养老金融产品与理财产品的用途有所混淆。事实上,投资养老金融产品,首先不应考虑其收益率,而是它是否化解养老生活的各类风险。
在欧美国家,养老储备规划其实是一个三层金字塔架构,底部是人生风险管理,比如年轻人趁着保费低,通过购买大病保险、身故保险锁定疾病、意外等人生风险;中间层是定期储蓄,即每个月投入一定资金购买理财型保险等产品,通过每年复利收益获取可观的财富;最高层才是养老资产配置,即将剩余资金分散投资在债券、共同基金、股票等产品,通过投资组合在降低风险同时获得额外投资回报。
“但在养老资产配置方面,国外还有一个公式,就是一百减去你的岁数。”蔡强举例称,比如一个人30岁时,可以将70%资金用于养老资产配置,但到50岁时,只能拿出50%资金用于资产配置。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需要为身体健康、子女教育预留一定的资金,资产配置也相应趋于保守。至于养老资产配置的投向,欧美国家通常会采取黄金分割法,即三分之一配置到债券、银行存款,获得无风险收益,作为资产保值的基石部分;三分之一投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创造额外高回报;另外三分之一进行房地产投资,作为以房养老的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