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借势“偿二代” 磨砺风控“三把剑”
导读:偿二代的发布实施为保险公司提高治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市场化改革、激发资本活力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对保险公司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风险文化培育、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等带来诸多挑战。站在发展新起点,保险公司应充分抓住偿二代发布实施的历史机遇,以促风险管控为抓手,深耕细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崭新作为推动公司现代化规范化治理上一个新台阶。
织密网——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最近一家国际咨询机构对73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这些公司均表示,为配合偿二代实施,公司最应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这样的统计结果也表明,随着偿二代的实施,保险行业在风险管理层面上的改革也将正式拉开。
于保险公司而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提升风险管理层次、建好专项风险管控架构和风险管理。要筑牢这“三道防线”,保险公司首先要从纵向上将风险管理层次由执行层面提升到决策层面。随着偿二代的推出,风险管理首次覆盖保险与投资的每个板块,涉及前中后台各部分,纵贯从总部到基层的全链条,并且在日常风险监测评估、应对处置、决策执行方面,需要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将风险管理层次由过去的具体职能部门提升到公司管理层面,风险管理内涵由过去的沟通协调为主转变为研商决策为主。据此,保险公司应考虑在管理层设置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具体包括:制定发布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统一风险管理标准、方法与工具,研究处理重大风险事件等。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作为该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履行职责。
其次,保险公司应当从横向上构建专项风险管理协作体系。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项下,分别设置由公司分管领导牵头的保险、市场、信用、操作、战略、声誉、流动性等专项风险管理委员会,上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下对全系统的专项风险管理负责。对于共性程度较高、适合集中管控的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可建立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个性化较强、与业务过程结合程度较高的风险,如保险风险、流动性风险,可由各业务板块根据公司统一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对于操作风险,可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的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要求,以地市以下分支机构为重点,逐一识别排查风险点,建立健全基层内控体系管理框架。
再次,保险公司应全方位打造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业务部门和一线机构是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是第三道防线。业务部门是防范风险的主体;但是仅靠业务部门还不够,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要对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指导和监督;由独立第三方,即监察审计部门对风险管控成效进行评价。三道防线要互相依靠、互为补充,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管理网络。
磨亮剑——升级风险管控手段
在风险管理技术上, 偿二代由定性为主扩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风险管理方法上,偿二代由人工控制为主转变为制度流程控制及信息系统控制为主。这些举措在引导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风险管控手段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打造和磨砺好风险管控的“三把利剑“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把剑: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公司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也是股东及相关利益方对公司所愿意承担风险的基本态度。制定风险偏好的主要意义在于,设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并将其细化分解,传导至不同的产品条线、经营区域和销售渠道,使之成为经营管理的刚性约束,从而强化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有机融合,寻求风险、资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在风险偏好管理上,一是做好传导,明确各主要风险类别的容忍度及限额,逐级分解至经营一线。二是营造氛围,将风险偏好所体现的基本态度与价值主张,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使全员知晓、熟悉并遵从。三是注重量化,提升风险识别、评估技能,推动风险偏好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本管理、业务决策的有效对接。
第二把剑: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保险公司应开发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风险监测与评估、风险分析和预测、日常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一是要注意打通该系统与公司内控系统、审计系统、财务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和实时传导。二是在数据指标梳理过程中,既要涵盖负债端也要涵盖资产端;可以按照重要程度将数据指标划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等不同类别,以便于突出监测重点,提高监测效率。三是应注重对各类指标设置科学合理的预警区间和报警阀值,并据此制定风险应对和处置预案。
第三把剑:风险管理内部模型。偿二代以行业数据为基础,加之对多方利益的考虑,使得其在部分风险的计量上失去了个体的精度。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保险公司应主动开发内部风险管理模型,如经济资本模型和方法等,通过内部模型既可满足外部监管要求,也可以在公司动态现金流模拟、战略资产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做到精细化科学化。
必须要强调的是,“三把利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风险偏好是顶层设计,体现公司总体风险政策;内部模型是工具手段,用于风险政策的分解实现和有效落地;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基础平台,为风险偏好和内部模型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扎牢根——实现风险管控落地
把风险管理做得更实更广更深,提升保险公司价值、促进稳健经,是偿二代对整个行业提出的客观而紧迫的要求。“更实”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要狠抓风险管理预算与考核。偿二代下,各项资本计提与业务风险高度相关,资本稀缺性更加凸显。一方面,要着力优化资本分配使用机制。建立风险预算机制,尝试在新业务规划、产品开发以及业绩考核环节加入风险调整因素;建立资本管理滚动规划,积极开展偿二代下新型资本补充机制研究,提高资本补充机制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评价办法和标准,尝试将EVA(经济增加值)和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等先进风险管理指标,引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更广”要求保险公司力抓风险分级分类评价。着眼提升业务单元和分支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构建契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风险偏好的风险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具体建设步骤上可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建好“内控合规综合评价体系”;第二步建好“全面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第三步的重点就是将风险分级分类评价结果,应用到资本预算、业务拓展,以及审计资源分配等经营实践。“更深”强调保险公司应当强化基层操作风险管控。操作风险是金融保险一线机构风险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抓好基层操作风险管控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与内部控制相衔接,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将重要业务操作和监督固化到IT系统中,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做到风险管控信息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