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出海”意义重大:优化资金配置
导读:自身发展的需要、外部投资环境的驱使、监管层的鼓励,无不促使境外投资成为保险资金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
“截至2014年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是239.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65.81亿元(按照当期汇率折算),占当前保险业总资产大约1.44%,比例非常小。”这是本月23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2014年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进展成效吹风会上给出的数据。
同时,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在近日针对保险资金国际化配置有所表态:“保险资金实现国际化配置是大势所趋,国内保险业应通过加快这一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高、风险低的优质资产组合。保监会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机构开展境外资产投资。”
从自身发展需要到外部投资环境驱使,再到监管层的鼓励,无不促使境外投资成为保险资金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保监会此番表态或为保险企业进一步发展境外投资项目推波助澜。
优化资金配置
保险资金纷纷“出海”,源于险资境外投资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从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来看,有一定比例用于全球配置,虽然有风险,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非常必要。随着保险业发展,可运用资金上规模越来越大。有一部分资金期限较长,需要进行长期的资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进行海外资产的配置,同时这也是我国发展国际化境外投资的必经过程。”
从历史的纵轴来看,2007年平安折戟欧洲富通集团后,险企海外投资开始收缩,一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慢慢放开。2013年,沉睡的险资醒了过来,并把目光主要瞄准海外不动产市场。同年7月,平安以2.6亿英镑价格买下伦敦劳合社大楼。2014年10月,安邦保险连续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和比利时FIDEA险企。11月,阳光保险买入悉尼喜来登酒店。
手持重金的保险企业,在海外竞相出手,这与监管的放开不无关系。2014年以来,国务院不断推出政策和措施来鼓励险资入市。2014年8月份国务院下发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力促险资运用创新,提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方面提出,除少数另有规定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对境外投资审批松绑的政策,同时为险资运用带来机遇。
郭金龙指出:“自2012年之后大规模放开保险业投资政策,投资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大幅放开投资渠道之后,投资收益明显提升。说明投资政策还是对保险业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