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新国十条’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导向作用
导读: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副主任邢炜在近日表示,“2014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财务收益率应该可以超过5%,综合收益率则在7.8%左右”。
这一年,险资的运作业绩可观——随着年底一波触底反弹的大行情,A股市场展现出一轮令人欢欣鼓舞的牛市姿态,“做多”在历经多年挣扎之后再次梦想成真,这对近年不温不火的险资投资算是一针兴奋剂,并直接影响到2014年度险资投资收益率的反弹。
险资收益率或将提升
2014年前11个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9555.49亿元,占比10.68%。更新的数据显示,险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已由10月底不到 9000亿元上升到12月12日的11380亿元,占比12.65%;其中股票投资6000亿元,基金投资5300亿元。
采访中一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认为,这样的数据意味着,险资在11月末的时候,仍是十分小心谨慎,股票基金投资占比从10月的10.14%到11月的 10.68%,只增加了0.54个百分点。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12月,大盘股指开始快速攀升,两周时间之内,上证综指从2680点快速拉升至2929点。险资开始加仓,将股票和基金占比提升了1.97个百分点。
作为A股市场上一支非常重要的正规军,保险资金如果在3000点之上扫货,显然可以进一步提振市场,让投资者进一步看好后市。
具体分析数据可见,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近期上升较多,由10月底的8925.21亿元上升至12月12日的11380亿元,净增加2454亿元。从保险资金投资来说,以蓝筹股为主,11月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2%。按此平均涨幅计算,保险资金11月的盈利应达到1000亿元之上。
综合判断,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将在2014年度有所提升。
“新国十条”促进协调发展
在今年1月底保监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5.04%,横向比较,这是近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保险业资金具有期限较长的独特优势,这一特性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的优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中国股市热钱较多,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在“新国十条”引导下,未来保险资金将对资本市场起到平滑与稳定的作用。
而在今年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中,对保险投资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从监管比例来看,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分别不高于30%、30%、25%、15%。
“新国十条”明确,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保险业‘新国十条’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导向作用,将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朱铭来称,同时,保险资金会发挥长线投资作用,也适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新国十条”提出,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年度整体形势初探
从行业情况来看,当前保险业总体净资产稳步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加,偿付能力风险可控。不过,受今年大部分时间权益市场低迷影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战绩不佳。
伴随一系列保险投资新政出台,非标投资领域次第开闸。这直接引致保险机构将注意力更多地从萎靡的股市转移至非标市场。年中,多家大型保险公司都曾透露,其权益类仓位水平在10%上下。
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势必会面对更趋复杂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保险机构对保险投资新政的理解以及相关能力建设不到位。
上述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快速放开的投资渠道,以及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政策,对保险业投资及风控能力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大类资产配置存在风险,资产负债存在久期及收益错配的风险,这都不容忽视。近年来,寿险承保业务端快速抬升的承诺收益率水平以及预定利率水平,以及产险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的承保收益,都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当下,很多保险公司存在“长险短卖”的情况,追求短期收益;同时,不少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及收益率处在倒挂临界点,甚至长期倒挂,寿险领域可能出现资产与负债恶性纠缠现象。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市场利率将出现下行,保险资金再投资的风险也将有所加大。
在此压力之下,保险机构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能力和委托机制,并争取“走出去”配置部分海外资产,逐步具备全球配置能力。同时,加强资产与负债的联动,打破传统的“负债倒逼资产”观念,强调“资产决定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