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验证码
您需要
1位
2位
3位
保险客服为您解答
【多家对比更放心】
立即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沃保网的用户协议

警惕大数据带给保险业的潜在挑战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4-10-24 10:41:25
导读: 大数据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概念。因其热门,所以吸引了很多保险业人士的关注,普遍认为大数据将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更精准地挖掘客户需求、产品定价和营销、风险防范以及业务决策。但笔者认为,大数据很有可能给保险业在风险管理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业一定要预作准备。

  大数据只关注数据,忽略了人性

  具体到保险业,最大的人性就是逆选择的道德风险。目前热门的大数据加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路线恰恰蕴藏了很大的道德风险。

  大数据应用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百度、阿里巴巴等平台根据客户的搜索记录,主动向客户推荐相关产品,促进客户购买。这一推荐服务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是客户需要的,客户愿意真实地向平台暴露自身的搜索情况,为的是换取更精准的商品推荐。另一个典型例子是以阿里小贷、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基于网络交易数据发放的网商信用贷款。阿里小贷中,阿里巴巴是根据商户最近6个月的实际成交额并结合物流数据进行审核确定的,涉及出口时,还要关联海关数据,同时商户在阿里平台交易,还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购买履约保险。总之,无论哪种情况,第一客户有主动的需求,从而在主观上避免了提供虚假数据的情况,第二平台有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客观上能够防范信用风险

  但大数据在保险业的应用是相反的。高风险客户很清楚保险公司对自己了解得越准确,对自己收取的保费就会越高,因此他有足够的动力不向保险公司展示真实情况,而可穿戴设备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工具。保险公司无法掌握到底谁在佩戴设备,采集的数据到底是不是被保险人的,即使指纹开启也无法确保开启后是被保险人在佩戴。如果要求被保险人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指纹再确认一次的话,客户体验又不好,特别是监测睡眠时怎么办?

  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是使用可嵌入设备,在投保时把设备直接嵌入被保险人体内。但在保险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客户会同意嵌入设备吗?又有哪家公司敢于冒着丢失客户的风险这样尝试呢?因此,大多数公司必然还是会选择更易为客户接受的可穿戴设备。

  另一个思路就是保险公司不提供设备,而是从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购买客户的健康数据,以减少客户的逆选择风险。但是中立的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的数据就一定真实吗?我在朋友圈里晒我每天坚持走路10公里,就真的能够证明我走了吗?有无可能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呢?此外,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有权向保险公司出售或提供客户私人的健康数据吗?如果经过客户授权,那么客户就知道数据会被用于保费厘定,则依然存在逆选择风险;如果没有经过客户授权,就可能涉嫌泄露客户隐私。即使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也就是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合法合规地提供高质量的客户健康数据,可以断言,此时该平台必然会要求保险公司付费取得客户数据,对该平台数据的争夺又会沦为一场比拼费用的竞赛,就如同现在各家保险公司对淘宝入口和银行渠道的争夺一样,保险公司还是翻不了身,永远在给别人打工。

  第三个思路是保险公司搭建移动健康管理平台,邀请健康程序开发商接入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使用程序的客户经某种方式转化为保险公司的客户,保险公司则在承保时参考客户在平台留下的数据。此思路在美国已经落地,但效果并不好。美国寿险公司安泰在2012年上线了两个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健康参与者和健康通行证,但在今年宣布将陆续关闭这两个平台。原因在于,平台虽已吸引20余家健康程序开发商接入,但始终无法导入足够的终端用户。没有终端用户,后续承保工作就无法开展,保留平台就只能是在烧钱。

  保险业该如何应对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

  现在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保险业一定要稳住心神,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既要解放思想,对新事物持欢迎态度、积极研究,更要实事求是,始终记住保险业的实力弱、底子薄,一步也失误不得;始终记住保险经营的是风险,面对的是人性,人性中也有丑恶的一面;始终记住商业保险不是慈善事业,盈利是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对那些“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免费模式,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干。

  积极研究大数据,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技术门槛

  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时代的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一形势,保险业无视、躲避甚至畏惧大数据都是不可能的。保险业应当主动作为,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数据积累,在大数据领域提前布局、占位,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技术门槛,有意识地引导大数据应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目前,大数据应用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主流应用不过集中在精准广告推送、客户需求分析上,还没有深入到风险识别、健康管理等领域。保险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尽快确立在大数据应用上的技术壁垒(如专利),尽快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甚至还可以考虑直接并购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研发公司。唯有如此,挑战才不会演化成危险。

  笔者在这里想引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句话。马云讲,“阿里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高科技公司,而是一个利用技术进步拓展商业边界的公司。阿里的商业模式不是商业帝国,而是商业生态圈”。阿里尚有此雄心,坐拥9万亿资产、号称从业人员近400万的保险业难道没有吗?难道一定要坐等被别人颠覆吗?

  保险公司由被动的风险接受方向主动的风险管理方转型

  美国波士顿大学通过对美国产业革命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产业变革通常发生在两个领域:一是旧产业的核心业务;二是旧产业的核心资产,主要指知识、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产业变革的路径又可分为四种:一是核心业务和核心资产都因变革而被淘汰,比如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不但胶片相机本身消失了,而且柯达、富士等胶片生产巨头也消失匿迹了;二是核心业务和核心资产随着技术进步也在渐进式变革,同新技术融为一体或各有侧重地发展,比如拍卖行既有传统的线下拍卖,侧重高价值、非标准化的拍品,也有线上拍卖,侧重价值不高、标准化的拍品;三是核心资产受到冲击,但核心业务仍然保留,比如激光打印机虽已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传统的针式打印机仍然在海关、税务等领域的多联打印场景下广泛使用,只是不再有知名品牌存在了;四是核心业务受到冲击,但核心品牌仍然保留,比如面对京东等线上平台电商的冲击,苏宁、国美等传统线下家电大卖场的销量明显下滑,但品牌仍是耳熟能详,具有很高的价值。

  基于上述理论,保险业面对大数据挑战的最优应对路径自然是核心业务和核心资产都得以保留,并渐进式变革,同新技术融为一体。由此,保险业一个可能的转型路径就是由被动的风险接受方向主动的风险管理方转型,保费则转变为风险管理费。

  以健康险为例,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由卖健康保险产品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转型。未来,客户每年向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缴纳一笔年费,享受一年的健康管理服务(具体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如果在一年中出现健康问题,由公司负责安排治疗并承担费用,如果全年健康,则公司赚取利润。

  气候保险领域也是如此。农场主向气象风险管理公司缴纳一笔年费,享受一年的气象预警服务,如果一年中出现预警以外的突发性气象灾害或超过预警值的气象灾害时,风险管理公司因为履约失误,向农场主赔偿损失,如果一年中出现的气象灾害都在规定时间内被公司进行了预警,则公司充分履约,无须向农场主赔偿。

  实际上,上述转型思路在国际保险界已经开始显露苗头。澳大利亚人伤理赔管理界已经提出,应把人伤理赔管理视为健康和生产力的推动者,而不是传统的履行赔付义务、降低赔付成本的部门。他们认为,理赔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受伤个体及其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而保险公司则应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合理、充足和必要的服务。

  在新技术条件下,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风险防范手段

  大数据的优势和固有的缺陷,决定了保险业既要善于使用大数据,但又不能迷信大数据。如何协调两者?一个可能的办法就是继承和发扬保险业几百年积累下来的风险防范的经验做法,比如核保体检、免赔额、无法找到第三方时强制免赔等。正如电脑可以替代笔和纸,但永远无法取代笔和纸,因为电力供应可能中断、电脑硬盘可能坏掉、电子信息可能泄露,有时笔和纸可能是最保险的。用户至上、体验为王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口号,固然有道理,但保险业仍需对其保有一分警惕,千万不能脱离行业实际。

  • 1
  • 2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0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资讯
购买
请留下您的信息,沃保网立即指派 [平安人寿] 的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 您的姓名:
 电子邮箱:
* 手机号码:
* 所属地区:
恭喜您,提交成功!
  • 为了使您及时获得专业服务,请谨记您的沃保账号:
  • 登录邮箱:
  • 初始密码: 123456 修改密码
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咨询和报价。
您还可以拨打沃保服务热线:0592-3662001,我们欢迎您的咨询!
扫描沃保微信
手机页:警惕大数据带给保险业的潜在挑战
右击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警惕大数据带给保险业的潜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