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蝗虫吸走万元话费 哪些保险能弥补损失
取证困难是赔付关键
随着更多线上消费场景的搭建和消费者在线支付习惯的养成,手机等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超级手机病毒形成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12.86%和317.56%。但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的安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病毒木马、电信诈骗、网络钓鱼等严重威胁着用户支付信息和财产安全。有调查显示,目前有81%用户担心手机丢失后网银被他人恶意使用,而50%以上的用户正面临着木马病毒窃取金融账号密码、钓鱼网站骗取钱财等威胁。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显现,险企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移动支付领域。然而有业内人士却表示,移动支付领域开发产品容易,但理赔取证方面的难度系数却很大。很多时候需要公安机关配合,才能真正认定账户资金是否为犯罪分子盗刷转移。
在平安保险推出的“个人账户安全保障保险”的索赔申请中也看到,当被保险人发现个人账户资金损失后,应尽快向公安机关和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多份材料,材料包括:成功投保后的保险单号;与个人账户被盗刷、盗用、盗取、转账等相关的交易记录;有关损失资金的流向记录,比如涉及转账;收款方姓名及账号等信息;账户挂失或冻结时间证明;公安机关证明。
病毒险还存在一大风险是道德风险,即保险公司无法判定该账号是真的被盗,还是持有人故意将密码告诉他人,从而骗取保险金。因此在理赔实操方面,可谓困难重重。同时,中毒鉴定如果由保险公司单方面来进行,则存在不公平之处。但如果由第三方调查,理赔时间则会被拖得很长。
另外,“病毒险”还存在业务模式尚不完善、保费较少、利润单薄、风险较大等问题,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手机病毒险比较少这一现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