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导读:6月13日,“2014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在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强调,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国际保险业发展的历史,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大有作为
本届年会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主题为“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著名经济金融学家、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保监会相关部门领导,学术界专家,各保险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等17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年会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共同主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构想。如何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位,发挥保险业市场化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保险业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项俊波表示,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险业要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提升国家经济治理水平服务;要成为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为提升国家社会治理水平服务;要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抓手,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服务。
他认为,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比、保险资产和养老金资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说明保险业在服务和促进经济增长、完善金融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发达国家,保险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如果我国保险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新吸纳就业约500万人。同时,在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保险业可以大有作为。目前我国养老的责任主要落在政府和企业身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三支柱,未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还表示,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一方面能够辅助社会管理,帮助政府“管到位”。通过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风险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保险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承接公共事务,帮助政府“放到位”。发达国家运用市场机制,成功地把一部分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灾害救助等在我国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由保险业承担,在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减轻政府管理压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项俊波强调,充分发挥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关键是构建三大格局。一是要构建形成全社会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保险文化格局。二是要构建形成百姓愿意买、企业愿意用、政府愿意推的保险消费格局。三是要构建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参与的保险服务格局。
在本次年会上,与会嘉宾就中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对保险业影响、保险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险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就中国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就未来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索。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还就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作了主旨演讲。
本次年会还发布了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编写的研究报告《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该报告全面研究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保险业应该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入分析了保险业如何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社会保障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研究报告《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的主题鲜明,视角新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并对该报告“跳出保险看保险”的研究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未来保险业开展理论和实务研究应该关注如何加快自身改革创新、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如何为社会安全提供保障等问题,并希望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越办越好,办成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为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