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保险与理财空档期 聪明应对化空为满
【编者按】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沉浮商海,“空档期”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交接。但另一些由于主观疏忽或者外界变故产生的不良“空档期”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及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着资产的损耗。
“没打算要绝望只是也不想勉强,看不见好风光宁愿空着这扇窗”,辛晓琪的一首《空窗》唱尽了空窗期的纠结与彷徨。从甜蜜相恋到一个人形影孤单的落差,从高考完毕到等待成绩的期盼,从投出简历到面试入职的煎熬,从奔波职场到背起行囊的“间隔年”……我们的人生总会遭遇形形色色、或大或小过渡期,而原本特指“从失恋起到重新恋爱间感情空白”的“空窗”一词,也被越来越多地引申为这些人生的过渡阶段以及部分无法突破瓶颈的“空档期”。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情感空窗还是理财空窗、投资空窗,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沉浮商海,“空档期”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交接。在这之中,有些“空档期”能促使我们利用清闲下来的时光放慢脚步,得以调整,重新思考人生的定位及方向,摆脱营营役役的倦怠与重复;但另一些由于主观疏忽或者外界变故产生的不良“空档期”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及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着资产的损耗。
隐性空窗无形损失
在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各种形态的“空档期”。相比那些让我们停顿下来,清晰可见、清晰可感的显性“空档期”,理财、投资领域中暗藏的隐性“空档期”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就理财产品而言,作为时下广受追捧的“市场明星”,各大银行的中短期理财产品可谓如雨后春笋,俯拾皆是,但不少明明标榜短期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却可能因某些隐性条款或申购者的疏忽而被长期套住投资资金。可以说,理财“空档期”在无形中摊薄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无独有偶,许多投保人也常常会在投保后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忽略续保,但风险没有“空档期”,而保单“空档期”就意味着失去了“分散风险,降低损失”的坚实保障。对于房东们来说,出租房空置产生的租房“空档期”也等同于收入的减少,若频繁地更换租客还会造成时间成本及中介费用的大量损耗。
此外,在当前经济不甚景气的大背景下,不少公司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危机。对于职场中人们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普通的“间隔年”或者因原企业经营调整所产生的职场“空档期”也可能会导致今后的求职不顺或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而长期身陷储蓄“空档期”的月光族也同样属于“高危一族”,如若遭遇工作变故或需要紧急支出,“零储蓄”的财政状况就会激发沉重的财务压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空档”如若得不到及时的填补,就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我们的财富积累与生活保障。
“聪明”应对化“空”为“满”
正所谓“空窗”有风险,遇“空”需谨慎。在情感空窗期中,形单影只的情感落差会使人感到孤独和焦虑。有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而匆忙地寻找另一个人恋爱;有人则会因此变得颓废自闭,冷漠地看待人生。当一段感情结束,新的感情还没来临时,当察觉到财富积累及生活保障的潜在风险后,“空窗”中的你会选择如何处置?你有能力承受和改变“空窗”吗?是被动地原地徘徊?还是主动开创新的“春天”?是慌乱无措后依然故我地得过且过?还是自我反省,提升素养,慎重等待下一个“真爱”?面对“空档期”,我们究竟该如何尽可能地消除、缩短甚至改变它们呢?积极地“亡羊补牢”,理性地“聪明”应对,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化“空”为“满”。
对于这些主观因素造成的理财“空档期”,投资者最需要做的就是精确计算产品期限,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寻觅后续投资,压缩产品互换之间的空白时间;面对如产品本身设计的原因造成申购、赎回“空档”,则可将表面收益率折算为实际收益率后再作比较。对于车险、意外险、医疗费用险、医疗津贴险、家财险等保障期限多为一年且较易产生“空档期”的险种,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只需注重并了解一些特定时间的限定,在次年续保时提前几天办好相关手续,便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新旧保单间的“无缝链接”,享受保险权益。当然,想要消灭租房“空档期”也有方法,良好的定位及事先规划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合适的租客,从而避免空置,最大限度地将租约衔接好,消灭不合理的空置。
另一方面,被动的职业“空档期”虽是人生的无措期、彷徨期,但是噩梦醒来是早晨,“空档期”终究会过去。换个角度看,职场“空档期”其实也可以是人生的一种福利,是事业的加油站和休整点。在这期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参与一些与自身职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多读一些与职业相关领域的行业报告和文献,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孜孜以求,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甚至可能成就新的机遇。至于“月光族”面临的储蓄“空档期”,除能通过基金定投、阶梯式储蓄等强制方式消除之外,日常还可借助记账优化和压缩不必要的花费,通过慎用信用卡避免过度消费透支等方式科学节流,为自身增加更多的储蓄、投资资本……说到底,“空档期”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可弥补的。只要应对得当,“消灭”得宜,我们的财富积累就能变得更加顺畅,我们的生活保障也将变得更加完整,更趋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