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投资新政落地有声将令金融业多元化
银行理财渠道为王能力不足
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7日,134家银行累计发行的约29000款理财产品收益到期,其中27家银行的9982款产品披露了产品实际到期收益率(大部分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27家银行中,有5家银行的实际收益小于预期的理财产品的占比超过10%,广东华兴银行的上述占比更是达到50%。银行理财产品、房地产信托等都拉响了风险警报,不是每个产品、每个领域谁都可以玩转,谁都可以赚到钱。
对于迎接“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不少金融机构其实是矛盾的。不是每个产品、每个领域谁都可以玩转,谁都可以赚到钱。尤其是在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若不上好风险意识这堂课,若不准备充足,投资难免遭遇“呛水”。切勿被所谓的“历史性机遇”冲昏了头脑,练好内功之后再出发亦不迟。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对涉足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不仅仅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如何提升管理能力、风控水平,如何摆脱重投资、轻配置的观念,如何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投资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等等,都将直接决定其在?大资管时代?中的成败。
2013年股市能否有再次吸金很关键
2012年实体资金需求转向债市、信托、银行理财、甚至民间高利贷等渠道,由此大幅抬高了社会资金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从而降低了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这也使得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销售渠道受到挤压。A股市场由此呈现出系统性?缺血?状态。
同时,实业资本也纷纷通过IPO、增发、减持等方式拿走市场上的存量资金。2011、2012年融资额分别为7000亿和4000亿,相应地,保证金余额从1万亿逐渐下降至6000亿以下,而股票基金的年发行规模由前期的3000亿下降为1200亿左右,股票活跃账户数比例则下降了40%以上。从大小非减持的股票数量占解禁股票的比例来看,2008年开始解禁时这一比例在8%左右,至2012年这个比例高达18%。而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只是从1400亿下降到1200亿,下降幅度有限。A股在增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保证金余额不断被消耗,形成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的格局。
2012年的基金规模下降至1.7万亿左右,对应的流通市值则升至17万亿。基金投资规模占整个流通市值的比例由30%降至10%左右。市场逐渐演变为由游资和散户主导。
资金供求状况和A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共同导致了A股市场运行特征的整体变迁,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小市值公司表现明显优于大市值公司。虽然上证指数一路下跌,但是中小板指数却在2010年创出了历史新高。二、成长重于估值。投资标的越来越集中于少数高成长公司,低成长性的蓝筹股则无人问津,市场对股息分红的关注度低,投资逻辑高度一致。三、趋势投资者主导市场,并且关注信息源趋同,对政策极度敏感,导致市场涨跌趋势较易自我加强。四、行业轮动的空间减小,选股者胜出概率加大。虽然大盘、行业指数波动有限,但是个股涨跌差异巨大,个股能否吸引市场关注对股价的表现越来越重要。五、市场分层明显,游资玩游资的,机构玩机构的。六、产业资本积极介入股价的博弈,干预公司盈利和发展预期,从而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可预测性。
最近一轮市场的大幅反弹,是在监管部门推行RQFII,并新增QFII额度,为国内市场引入增量资金的背景下实现的。偏重价值的外部资金涌入,重新定位了市场估值中枢,逆转了趋势投资者主导的A股市场的下跌循环。但是,如果货币、信贷政策不变化,整体资金供求格局就难以发生变化,投资者结构一时也难有改变,因此目前的市场特征和投资风格还会继续影响未来的市常
政策市下外资看好金融板块
汇丰发布了最新的环球基金经理调查,报告显示,75%的基金经理2013年第一季对股票抱增持态度。外资机构大多看好A股中的金融板块和政策受益股。他们认为,内地上市银行盈利无忧,息差缩小的影响会被贷款需求增加所抵消,而平台贷、理财产品、影子银行等问题,只会引发银行股的股价波动,不会触发内地银行系统性风险,因此,银行股依然值得中长线买入。而券商、保险受益内地金融改革,也是中长线看好的投资标的。
另外,对政策受益股,如?美丽中国?和?城镇化?等概念股,本着中长线投资的理念,外资机构将先调研,选取有基本面支撑、主营业务真正受益的个股进行投资。从供应角度来看,未来进入市场的资金将会是源源不断的,不仅可以对冲小非减持,还有相当大的积余。故在新股暂时停发、未来资金不断入市的情况下,或许我们应该更为乐观些。智多盈分析师认为目前银行等大蓝筹反弹基本已经到位,未来要关注那些周期性的消费类板块,还有从业绩上看确实受到美丽中国等概念利好的个股上,那种没有实质业绩支持的概念性股票,也许是下一轮下跌的领头羊。
相关链接
保监会保险投资新政“第二波”落地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