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资长钱短用困境求解 错配风险由来已久
“错配风险”由来已久
但是,眼下投资收益率的低迷不振,进一步暴露出保险业长期存在的“长钱短用”资产负债错配风险,这已经成为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保险资金的负债久期相对较长,尤其寿险资金较财险资金的久期更长。相关统计显示,寿险企业的平均负债久期在10年到20年之间,尤其在当前的结构转型压力下,寿险公司更注重发展长期交费型产品,如10年、12年、15年、20年交产品,保险期间则更长,有5年、6年、10年、15年甚至终生保障型产品。
相比之下,目前保险资金可投资品种的期限往往短于负债久期。这种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结构,如遇加息抑或降息导致的利率环境变化,均对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产品销售造成影响。以保险期间较长的寿险产品为例,一旦签订合同,保单预定利率即可明确,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相应带来保险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寿险公司要么可能出现“利差损”保单,要么因为利率缺乏吸引力导致销售受阻,加剧退保分险。
历史数据显示,保险业资产负债不匹配的结构,往往致使总资产平均收益率小于总负债的平均利率,如2011年保险业平均收益率为3.6%,而同期市场利率为6%左右。因此,业内一直寄希望于保监会放宽投资渠道和投资品种,允许保险公司涉足更多的长期投资标的,进一步拉长资产久期,使之与10年期、20年期甚至更长期的负债相匹配。
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的银行协议存款和债券,权益类的股票和基金,包括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和正待放开的“另类投资”,即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但在投资主体、投资比例、投资品种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成为业内长期以来的共同呼声。
组合拳利好“长期收益”
6月初,保监会以密集态势出台了“13条”投资新政,《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等四项暂行办法已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这一轮“组合拳”中,债券投资新增无担保债,股权投资新增现代农业、能源、资源等领域,保险资金获准从事委托投资业务,保险公司获准管理非保险资金,同时还新增了境外投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金融衍生品等投资渠道。
通常而言,长期国债、长期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计划有助于改善资产负债久期结构,但国债收益率相对较低,且市场提供的长期国债品种相对较少,难以满足保险资金的回报率要求。相比之下,长期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计划成为诸多保险公司觊觎的焦点,但一直以来在投资比例、投资领域和准入门槛上存在严格的限制。
另类投资松绑无疑是此次投资新政中的最大亮点。根据《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直接和间接投资方式不再单独设限;直接股权投资对象扩大至能源、资源和现代农业、新型商贸流通企业,而非局限于原来要求的“和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在股权投资基金方面,增加了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企业基金范围则增加了金融服务业;险企偿付能力要求降至120%。
“这意味着股权和不动产投资进入实际的操作阶段,另类投资兴起,对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明显利好。”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玉龙认为,以股权投资基金年化收益率达10%~15%计算,单是股权投资即可提升投资收益率50~100个基点;不动产投资如果按6%~8%的收益率计算,可提升投资收益率20~60个基点,并且可能产生很大的资产升值空间。
“相比其他投资类别,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放开,更有助于改善保险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局面,平滑收益率波动的局面,为保险资金带来较稳定的长期收益预期,降低险企的经营风险。”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称,期待上述政策真正落地,以切实改善“长钱短用”的困境。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