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带来的理赔思考:风险该如何分散
“这场暴雨带给大家的启示是,今后该如何分散风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尽管这次北京暴雨已经给各家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小的理赔额,但在郝演苏看来,这超过5亿元的估损额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
从数据上看,目前全国灾害损失的平均值还没有达到去年的水平。
“去年全国有5000亿~6000亿元的财产保险,北京的损失放到全国范围内就没有多少了,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足以构成压力。”郝演苏说,但是普通人应该想想今后该如何分散风险。
以车辆涉水险和发动机特别损失险为例,北京的车主投保这个险种的非常少。
按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理赔事业部总经理卢燕的说法,在2011年之前,人保的客户中,投保发动机特别损失险的客户所占比例不到10%。但2011年4月~6月北京市连降4场大雨之后,投保这个险种的客户比例就上升到了10%,如今这个比例则达到了18.4%。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为预防这个风险下单。这是一个让人为难的选择。涉水险和发动机特别损失险覆盖的范围一样,只是不同保险公司说法不同。但这两个险种都存在一个选择的悖论:在北方城市,机动车涉水的概率太低,投保这两个险种是一种浪费。
“这就是为什么车损险不覆盖涉水损失的原因,因为在不同的地方,机动车遇到涉水问题的概率相差很大。从概率上说,在北京,绝大多数车主没有必要投保涉水险。”李枫告诉记者,但是当暴雨袭来,车辆涉水,这个险种就会影响到车辆的理赔。
从费率上来看,涉水险的费率为车损险的5%,一般情况下大概百元左右。但如果遇到涉水问题,影响的可能就是上万元的维修费用。
“保险公司通过这样的险种能赚到的钱很少,甚至不赚钱,但对于车主来说,就有可能增加高额的维修费用。投保还是不投保,就看车主如何评估自己的风险。”郝演苏说。
在李枫看来,如果平时行使的区域地势较高,那就不用投保涉水险,但在北京,有几个地方几乎是逢雨必淹,如果经常经过这些地方,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这个险种来分散风险。
不仅仅是涉水险,农田保险、种植业保险、财产保险等等,都存在这样的选择难题。概率很低,可一旦发生,就会带来高额损失。
“从国际惯例来看,自然灾害通过保险公司能够转移6~8成的损失。如果没有保险,这些损失就只能个人独自承担。”郝演苏说,这次暴雨之后,估计有很多人会重新思考风险分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