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坦尼克号”带来的反思:提高自身保险意识
当年一句“YOU JUMP, I JUMP”打动了无数人,泰坦尼克号3D版的回归又让人重新领略了“泰坦尼克号”首航遇难前后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是谁又想到最终这艘“永不沉没”的豪华邮轮会最终沉没与大西洋中。冰冷的海水吞噬了上千条生命,而在这背后,当时英国保险公司保诚集团对泰坦尼克号上超过五分之一的遇难者进行赔付,有324个家庭获得来自保险公司的理赔,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偿付14239英镑,价值相当于今天的110万英镑。有保险业内人士深思,如此赔付率及保险密度,即使是100年后中国保险业的今天,仍难以企及。
国外保险意识较为普及
面对五分之一的赔付数据,有人不禁提出疑问,在100年前,西方为何会有如此高比例的乘客和船员向保险公司投保?有专业人士解释,“这是由于外国人对意外险的认识较普及。”以法国的保险文化为例,法国保险业文化十分独特,其形成受国家立法的影响很深。政府颁布的众多保险法使得整个法国“保险”无处不在。对法国人而言,买保险就像买车买房一样,是生活中很寻常很自然的事情。
据介绍,国外人对于自己的保障认识非常强烈,曾有数据显示每个外国人至少拥有八张保单。据报道,如今,外国的大学生毕业后一般要为父母买一张保单,算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第二张保单是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结婚之后一般要为爱人买一个保单。在自己出现意外之时,爱人仍然可以正常生活,这是第三张保单。国外人一般享受一两年的二人世界,然后考虑要孩子,为孩子购买一些意外或者疾病保单,是家庭必须的第四张保单。第五张是孩子的教育保单。30岁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房子,买房之后,通常也会买车,第六张就是为车房购买保险。第七张是预防身故、提供还债保障的保单。在30岁左右,为晚年生活着想,通常要买一张大病养老保险,这是第八张保单。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