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下 文化产业保险已上路
从国家“十二五”规划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保险行业的保障和促进,保险业也需要以文化产业为新的发展点和突破口,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在美国,文化产业每年创收数千亿美元,其经济总量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并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达43%。经过百年的发展,美国的文化产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军事工业的支柱型产业,每年的产品出口超过了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而在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还很小,产业产值占国内GDP的比重很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不到4%。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丰富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在全球经济收缩背景下发展国内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的大潮下,文化产业保险已经上路,作为重要的参与人,保险公司需要做些什么?
在风险控制方面
文化产业内容涉及范围广、风险大,在涉及的险种方面,财产损失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甚至养老医疗保险等都将涵盖。以中国人保财险推出的六款文化产业保险专属产品为例,它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共责任保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从这六款保险中单单挑出一个,都不只涵盖了一个险种。这就对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同一承保标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保险风险进行严格的监控和保障,这需要保险公司各部门以各自的专业为基础,通力合作及时沟通,共同保障保险标的安全。在保险单订立前,需要对投保人和保险标的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估,确定保险方案,制定合理的费率。在保单运行的过程中,与投保企业全力配合,提供风险指导以及更全面的保障,这对于风险综合多变且处于起步状态的文化产业保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产品设计方面
文化产业涵盖多个行业,每个行业涉及的领域不同,行业内部每个公司的组织结构、承保标的的情况不同,由此所导致的风险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为不同的文化企业和保险标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不同产品,区分不同的行业特性量身定做,使得保障更加专业。就目前来说,尽管推出了首批11个试点险种,但普遍来说针对于文化产业的险种还相当单一,如传统的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等。这些险种具有普适性,而文化产业真正所需要的是更加灵活搭配的保险单。再加上由于前期积累数据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损失费率的厘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制定出适合贴近市场的费率,需要我们在前进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欧美文化产业保险起步早,发展相对完善,我们可以参照欧美文化产业保险的运作模式和保险产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产业的保险产品,为国内文化产业服务。
在发挥融资优势发面
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融资功能上具有优势,需要在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企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但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抵押担保物的相对不足使得文化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资金和融资渠道上的优势,通过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股权和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解决投保企业资金的难处。
在提高文化保险意识方面
以艺术品保险市场为例,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但国内艺术品展览90%以上未买保险。去年5月发生的故宫博物院7件临时展品失窃事件,7件展品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离其真正的价值相去甚远……究其原因,除长期以来,我国艺术品保险品种单一、供给不足以外,文化产业的保险意识缺乏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走出困境,保险公司除了完善保险产品本身的设计之外,在提高文化保险意识方面也是责无旁贷的。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与文化产业内部加强交流,不断提高国内的文化保险意识。
文化产业保险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与完善需要整个大环境的配合与帮助。法律的支撑、政策的扶持、相关机构的建立与配合等等,都是文化产业保险做大做强的重要后盾和强大支撑。在此基础上,保险业抓住时机、加强创新,与文化产业内部各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