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收紧 竟然波及保险行业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行业中的“正规军”,相比之下,民间借贷则显得较为“草根”。这本来不常打交道的双方,在错综庞杂的金融体系运转之中,也生出对彼此的影响力来。尤其是去年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之后,在有些地区,民间借贷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也将部分风险间接传导至保险业身上。这种隐患的存在,着实值得相关部门和企业谨慎对待。
据温州保监局提供的当地险企退保数据显示,2011年1-9月温州地区退保金11.75亿元,同比增长59.3%,比保费增速高55.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高40.6个百分点。被列入温州保监局首批退保工作重点监测的3家公司数据显示,1-9月银保业务退保5.54亿元,同比增长70.7%,占退保金额的73.3%,件均退保9.49万元,同比增长112%。
当地三家公司还反映优质客户退保增加:件均退保保费增长明显,同比增长31.9%;生效时间较长的保单退保、高额保单客户未缴纳续期保费的情况增多,如中国人寿温州分公司生效5年以上的保单退保金额达0.89亿元,同比增长73.0%,生命人寿温州中心支公司一客户未如期缴纳146万的续期保费。从这些数据来看,保险业虽然目前受到的冲击有限,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
保险业之所以从“暖被窝”掉进了“冰窟窿”,在沃保网看来,是几点原因合力造成的。
首先,银行业下狠手斩断了代售保险的业务,这一招令险企很受伤。因民间借贷风波的爆发,2011年9月底温州市政府要求各银行当前不得向贷款客户销售保险产品,同时各银行也都忙于应对借贷风波,这对之后的银保业务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的金融正规军中银行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这个老大最擅长的路数就是铺摊子、上规模,在一轮又一轮的跑马圈地中积攒了其他行业无法企及的网点资源。证券、保险、信托等都习惯依附于银行的庞大销售渠道,银行营业部是这些机构推销其产品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消除民间借贷、房地产业和地方债务可能造成的不稳定性,银监会接连发布“防范风险”的政策,各家银行在其疾言厉色之下进入了全盘紧缩的戒备状态,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纷纷被紧急叫停和封杀。在这样的情势下,险企不得不回归自力更生,而它的一亩三分地在规模上却相去甚远,渠道缩减构成了其前景堪忧的一个原因。
再者,以温州为例,发生过多宗民企老板携款跑路的事件后,借贷的信用风险急剧上升。这在当地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企业的资金链更加紧张的同时,依靠信用筹资愈发困难,企业因此而不得不节省开支,把钱都集中起来仅用于维系主营业务的运转。如此一来,已入保的企业和个人不打算再续保,未入保的企业和个人也不希望投保,两面夹击之下,保险业可谓腹背受敌,使其难以应对。
这次民间借贷风波中,中小公司普遍反映大单客户退保、未如期续保对公司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生命人寿温州中心支公司一笔大额续期保费未如期缴付,导致公司一个营业部今年考核指标不能完成,员工收入明显下降,队伍出现不稳定现象。
此外,去年1-9月,温州寿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55.34亿元,同比增速仅3.4%,比去年同期增速低26.9个百分点。新单保费收入27.76亿元,同比下降8.3%,9个月中有5个月的当月新单保费增速负增长,第三季度呈现3个月连续负增长。客户流失、青黄不接是其前景堪忧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保险企业的主动调整也是其难以继续“大干快上”的重要原因。目前,一行三会三令五申的要求坚决避免系统性风险,保险业是整个系统中的一环,保监会自然不能允许它在这个紧要关头出岔子。1月7日,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抛出了12字监管思路:“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这其中,“抓服务”和“严监管”被提到了首要位置。而且,由于资本市场表现过差,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不甚理想,险企的偿付能力限制使其资本压力骤升,平安人寿、生命人寿、太平养老三大险企先后增资。在监管层高压和资金缺口“双红线”管制之下,险企的扩张必然被迫放缓,而这种无奈和民间借贷也不无关系。正是因为没有合理的流通渠道,民间资本才不得已做了放贷者,扰乱了官方金融机构的一池春水;而这个地下组织的崩塌,导致实体经济断粮缺血,也打压了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可以说,如果当初对民间借贷疏导得当,那么今天保险业也许能够维持着轻装上阵的姿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民间借贷被认为畸形出生、野蛮成长,这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踩踏”和政策挤压有关。但不知不觉之间这众家脚下之物却成为一枚“地雷”,现在保险业已与之有了较大关系。如果一味打压“非法集资”、收紧民间借贷,将会加大保险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