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薪族投保 要多问几个问题
人吃五谷,谁能无病。对于投保人来说,不出事最好,一旦不幸生病或出了意外,即使买了保险,保险金也只是用于补偿经济上的损失,很难弥补因生病、失去亲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必须正视现实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购买保险时多为家庭考虑。专业人员建议投保者,买保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原则一:只购买确定金额内的保险。保险不是越买得多越好,因为过多投资在保险上,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无法按时交纳费用,保单将失去意义。每月购买保险的金额比重应占自己月收入的8%~15%为佳。
原则二:不同的阶段购买不同的保险。人们处在不同的人生时期,各种状况不同,所需的保险也不同。20岁~25岁刚刚步入社会,尚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购买的保险应该以意外险、人身险为主;25岁~35岁的时候已经成家立业,保险应以健康险、家庭财产险为主;35岁以后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通过简单稳妥的方式来为自己生钱,投保投资分红类保险是首选。
原则三: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购买合身的保险,即度身订做。如果做行政工作,很少出差,买各种交通意外险就不是十分必要;相反,如果经常出差,还要去危险的山区、高原工作,那么投保意外险显然能帮你解除不少后顾之忧。
此外,工薪族买保险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给谁买保险:
(1)给家庭支柱买保险。 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不少人认为,家庭中年老体弱者及年幼的孩子最需要保险,事实上,保险是保一个人的经济价值。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如果我们是家 庭支柱,那么保险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爱心、责任以及一如继往的承诺。
(2)买保险应“先大人后小孩”
作为父母往往这样想,孩子没有保护力,所以应该给孩子买个保险。其实拥有小孩的家庭应该先给大人买保险。
在保险方面优先为孩子投保,反而忽略了大人本身的保障,这是最严重的误区。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如果只给孩子买保险,大人自己却不买,大人发生意外时,这个家庭很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
现代城市家庭中,大多是“父母+独生子女”的模式,许多人关心的是为孩子买保险,似乎为孩子买了终生寿险,才算是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事实上,家长才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一旦他们发生意外丧失工作能力,孩子怎么办?因此,家长为自己买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己挣钱能力的保障,也是对整个家庭责任的承担。
二:保险购买顺序
在保险产品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次序上,要始终明白,购买保险应先从最基本的保证需要买起。最先考虑意外、医疗和身故保障,其次考虑教育金、养老安排。 最后才是考虑分红、万能和投连险之类的投资型保险。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投保目的,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
最主要的是,对于不同收入层次家庭支柱,保险的功能及重点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家庭经济需求制订相应的保险规划。
三:找谁买:
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而选择保险公司,最需要考虑的是保险公司的实力、偿付能力、公司信誉等。
同时,由于保险的专业性,最好选择专业的保险理财顾问来为我们做规划。专业的保险理财顾问能够分析我们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潜在财务风险,为我们度身定做合适的保险计划。
专业和诚信的保险代理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定会详细了解咨询投保人的财务状况,了解他(她)希望通过保险得到哪些保障或利益,根据财务风险评估,给出投保建议。如果保险代理人不分青红皂白见面就说"某某产品非常好"、"非常合算"、"回报多么多么高"等等,那是最典型的误导投保人的做法,这样的保险代理人绝对不可信任。
四:买多少合适
一个人到底应该购买多少保额的保险,这是一个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因为与财产保险不同,人寿保险的标的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尽管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计算方法)。保额需求会随着家庭结构、收入以及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建议经常对保险合同进行检查,适时增减保额和险种。
任何保险,都应该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切忌互相攀比的心态。因此,保险规划还需要注意安排合适的保额和保费。保额的尺度应考虑被保险人的赚钱能力和需抚养、赡养亲人的生活费以及尚未偿还的住房按揭等综合因素。合适的保费,原则就是以不影响目前生活质量为前提。
五: 每年支出多少保费最合适
不同的生命周期、家庭结构、收支情况,需要的保险产品是不同的,保费支出也会在不断调整过程中。
家庭资金安排一般可以参考简单的四三二一家庭理财法则,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和其他投资,30%用于家庭的一般性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应付急时之需,10%购买保险。保险属于安全层面的需求,过低的保费支出意味着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保障,而过高的保费又会带来较大压力。因此,保费支出大约相当于年收入的10%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