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变保险 退保损失惨重
到银行存款却变成了买保险,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急需资金要取款时,被要求用保单办理贷款,在过去却并不多见。
闽侯的林女士在福州做临时工,去年6月到福州一家国有银行办理3万定期存款,却被驻点银行保险业务员忽悠成了买保险。今年急需用钱,却被要求用保单贷款,为此还支付了比银行贷款利率还高的利率。保险和银行存款最大的差别在于,存款可随时支取,但保单贷款却不行。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保险业务员或银行工作人员将保单贷款与随时支取相混淆,把保单的质押贷款功能说成存款那样具有随时支取功能。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去年年底已下发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人员不得驻点银行销售,但是部分网点驻点销售依然存在,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通常获得银行的默许。
黄女士称:她被劝说买了理财产品
去年6月,黄女士到福州斗门一家国有银行办理存款,当时她准备存3万元的定期存款。
在银行等候办业务时,一名衣着与银行工作人员差不多的人——刘某上前与黄女士搭讪。
刘某告诉黄女士,存定期存款还不买她的一个理财如产品,不仅收益更高,每年还有分红。
黄女士说,她还特地 ,问如果临时需要资金是否有影响,刘某说不会有影响,他们的理财产品可以像储蓄一样随时支取。
由于这款产品需要交3.1万元,黄女士还另外凑了1000元。随后黄女士在刘某的指引下办理了这款理财产品。当时刘某还告诉黄女士,过几天她会把材料交给黄女士。
5天后拿到材料时,黄女士认出了理财产品上的“保险”字样,刘某却劝说那就是他们的理财产品,比存款还好。黄女士也只好认了。
这时候,黄女士才知道刘某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而是保险公司业务员,专门在银行卖保险。
如果退保损失惨重 如果续保没那么多钱
今年1月,黄女士急需用钱,于是想到了去年买的理财产品,当她赶到银行取款时候又遇到了刘某。
刘某告诉她最多只能取一半的钱,当时黄女士就无法理解这样的做法。她说,以前办的存款,都是随时可以支取的最多只会少拿利息。
但是因为急用钱,黄女士于是跟着刘某去了保险公司的营业大厅办理手续,之后领到了1.6万元。
上个星期,黄女士再到银行时,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她,必须在7月1日前将上次贷款的1.6万元还清,而且要支付利息387元,否则她的保险会损失很多钱。听到银行的人这么说,黄女士立即还清了1.6万元,和387元的利息。
黄女士纳闷的是,明明去取款怎么变成了贷款?黄女士随后打刘某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最后找到保险公司的人,他们告诉黄女士刘某已经离职,黄女士上次办理的是保单质押贷款,如果现在选择退保,只能退19000多元。
眼看现在退保要损失1.2万元左右,黄女士不大想退保,但是黄女士办理的是一份交费5年的分红型两全保险,如果不退保,黄女士还得每年交3.1万元,总共还要交4年,5年下来总共要15.5万元。黄女士说,她平时主要做钟点工,没有这么多钱交这保险费。她最初以为这份保险只要交费一次。
黄女士称:保险公司回访电话她听得不大懂
此外,只要有市民投诉,在与保险公司交涉的过程中,保险公司人员会提供一份在十天“犹豫期”内回访的录音作为自愿投保的证据。
黄女士表示,她接到过保险公司打来的电话,但她坦言对于其中的内容,她并不大懂。
记者昨日拿到了保险公司回访黄女士的电话录音记录总共列出了七个问题,回答一栏显示只有“签收”、“是”、“了解”、“知道”等内容。问题包括“保险合同是否签收、是不是自己签名以及是否了解保险条款”等内容。
其中针对交钱一项的表,述是“你购买的是一款期交产品,缴费期限是××年,这个您知道吗”。对于这样的交。费表述,记者昨日在一家银行网点随机问了10名市民,有超过一半的不知道,不少市民说这样的表述过于专业,市民王先生说,保险电话回访听起来像“天书”,如果能具体说“你这份保险总共交钱5年,每年交1万元,5年下来总共交5万元,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听懂”。
对于电话回访格式,该保险公司表示,这是监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格式。
市民投诉容易举证难
通常市民事后发现被误导销售,都会想到退保,但是实际能退保的人寥寥无几。
黄女士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昨日表示,不管是投保还是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他们都是按章操作。经过他们核实,保单和贷款单都是黄女士自己的亲笔签字。在电话回访中,黄女士未提出任何异议,收到保险单后还在保单回执上签字了。保险公司承保没过错,黄女士的保单是有效的。
保险公司还表示,业务员刘某已经离职,其销售过程是否存在误导不好界定。
福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杨律师也说,如果存在销售误导,违背了储户真实意愿,这种交易或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但是市民举证难度非常大,除非存在代签名或不符合投保标准,因为所有销售过程一般只涉及市民和业务员两人,没有第三人在场,销售过程也没有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