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验证码
您需要
1位
2位
3位
保险客服为您解答
【多家对比更放心】
立即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沃保网的用户协议

何为“地下保单”及其危害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1-04-21 09:52:34
导读: “地下保单”是在我国保险监管实践中衍生而来的一个特定名词,指的是非法在境内销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门)保险公司保单。随着境内外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和人员流动渐趋便利,“地下保单”在2004年前后一度“盛行”,经过监管部门严厉整治,“地下保单”受到了有力遏制,暂时销声匿迹。然而,近期“地下保单&

    “地下保单”是在我国保险监管实践中衍生而来的一个特定名词,指的是非法在境内销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门)保险公司保单。随着境内外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和人员流动渐趋便利,“地下保单”在2004年前后一度“盛行”,经过监管部门严厉整治,“地下保单”受到了有力遏制,暂时销声匿迹。然而,近期“地下保单”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再现市场,加大了调查取证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难度。

    “地下保单”的新特点

    第一,形式更为隐蔽。由于“内地介绍,内地签单,境外承保”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内地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组织投保人到香港投保已经成为规避法律的一种方式。

    第二,借用合法中介机构外壳。合法机构的“外衣”,更易于取得投保人的信任,从而使得推销行为变得简易、顺畅。

    第三,展业成本较低。“地下保单”往往靠熟人介绍、口口相传,代理人不需付出太多的“好处费”。此外,内地与港、澳之间交通便利,介绍或带领客户前往境外投保的成本费用也不高。

    “地下保单”的成因

    1.从需求角度看

    一方面是一些被保险人经常往来于内地和港、澳之间,确实有购买境外保险产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是部分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回报率要求较高,而境外保险机构投资渠道多样,资金运用灵活且成熟,保单收益率一般较国内同类产品更具吸引力;三是不少保险消费者认为境外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诚信等都比境内的好。此外,不排除极少数人通过境外投保的方式转移收入和财产。

    2.从供给角度看

    一是境外保险公司产品较多,同质化程度较低,容易满足中高端保险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港、澳地区保险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发展相对稳定,承保环节手续便利,理赔服务更有保障;三是境外保险公司寿险佣金比例对代理人更具诱惑力,高额的佣金收入从客观上“刺激”了个别代理人前往内地展业。有的代理人甚至愿意拿出部分佣金,为投保人提供更周全的服务。

    3.其他因素

    一是投保人不熟悉相关保险法律法规,不知道看似合法的“境外保单”背后隐藏着非法行为;二是内地不少城市出入港、澳地区比较方便,投保人前往境外投保所需时间短、成本低、操作易、效率高。

    “地下保单”的风险及危害

    (一)索赔、诉讼的风险。如果内地居民就境外保单的法律效力、赔款金额等与境外保险公司发生争议,前往境外进行诉讼所需费用高且耗精力,而判决结果往往不利于内地投保人。

  (二)回报低于预期的风险。受到内地投保人青睐的境外新型产品,实际回报取决于境外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不确定性,未必能达到投保人的心理预期。

  (三)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内地投保人往往对境外保险公司的信息掌握不多,如境外保险机构发生重大风险,难以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使自身利益受损。

  (四)汇率风险。境外保单均以外汇标价,当前人民币汇率正处于上升通道,汇率变动可能会间接降低保单的实际收益。此外,境外保单在及时理赔上存在障碍,内地投保人也难以得到境外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

    况且,“地下保单”作为境外保单的一种非法形态,其存在本身极大地破坏了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不仅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损于境内保险行业合法利益,而且造成了境内优质保险客源的流失。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0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资讯
购买
请留下您的信息,沃保网立即指派 [平安人寿] 的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 您的姓名:
 电子邮箱:
* 手机号码:
* 所属地区:
恭喜您,提交成功!
  • 为了使您及时获得专业服务,请谨记您的沃保账号:
  • 登录邮箱:
  • 初始密码: 123456 修改密码
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咨询和报价。
您还可以拨打沃保服务热线:0592-3662001,我们欢迎您的咨询!
扫描沃保微信
手机页:何为“地下保单”及其危害
右击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何为“地下保单”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