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保险为“不测风云”埋单
所谓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日前,安徽省成立的全国首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为我省正在试点的气象指数保险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联合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撑
所谓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而言,这样的保险产品无疑是个利好。”国元保险董事长张子良介绍,去年9月,国内首个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在长丰县水湖镇颜湖村试点,惠及482户农民,水稻参保面积达1270.78亩,每亩保额为300元,保险总金额381234元,受到农民欢迎。
但这项新型保险在推行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产品设计难度大。 “对大部分地区来说,灾害不只是一种,要综合考察多种天气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确立指数,难度巨大。 ”国元保险发展研究部孙喜波介绍,即使同在一个省内,也存在着众多不同的风险区域,如何设计出相对应的各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是一个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气象、农业、数据处理和保险领域专家参与。正因为这一点,该类保险在国内尚无一个推广成熟的品类。
日前,在省气象局和国元保险的共同推动下,国内首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成立,为气象指数保险发展和推广提供强大的技术与数据支撑。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依托联合实验室,将气象信息和农业保险信息有机整合,共同研发新的灾害损失评估模型。 ”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太明介绍。
以颜湖村试点的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为例,4个部门的中外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影响长丰县水稻种植的自然灾害主要为干旱和高温热害。针对干旱灾害,项目研发小组设计了累计降雨量指数I和累计降雨量指数II;针对高温热害设计了累计高温差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费率厘定模型制定了不同的赔偿标准,计算出每亩水稻保险金额和保费费率。据此,国元保险设计出了以长丰县为样本的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小麦天气指数保险年底推出
1997年,世界上第一例气象指数保险在美国推出,最初主要用于稳定大型能源公司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需求波动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至今,全球气象指数保险的交易额已达42亿美元。气象指数保险在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国推广较成熟,为农业抵御气象灾害撑起了保护伞。“从我省看,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高温热害、低温冷害、连阴雨、大风等。 ”杨太明介绍,轻度气象灾害一般可造成农作物1~2成的损失,中等强度灾害一般可造成3~5成损失,重度灾害一般可造成6~8成的损失或绝收。目前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则较低,“对于轻度的气象灾害可以通过人为防御措施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但对于大的气象灾害,目前的防御手段或措施还不能抵御。”张子良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出现为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但比较而言,天气指数保险则具有操作程序简单、消除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
“传统的农业保险方式是一家一户签保单,受灾后需要一家一户去查勘、定损、理赔,管理成本很高,同时道德风险也不好控制。”张子良说,气象指数保险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的操作变得简单了,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对于农户来说,保险责任发生后,能够快速及时拿到赔款,同时,由于减少了人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保险赔款的确定更为客观准确。
比如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设定降雨和温度两个指标:设定5月15日-8月31日期间,降雨量低于230毫米,每少降1毫米,赔偿1.2元,每亩最高赔偿150元;9月1日-10月15日期间,降雨量低于15毫米,每少降1毫米,赔偿6.7元,每亩最高赔偿100元;7月30日-8月15日期间,累计高温差高于8℃,每高1℃赔偿20元,每亩最高赔偿240元。 “只要实际发生满足以上条件的温度或降水,就按合同确定金额赔付,不需要一家一户查勘,简便易行。 ”张子良说。
目前,国元保险与省气象局联合联合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示范园开展小麦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产品试点,有望在年底前开发研制成功并推广实施。
形成系列扩大覆盖面
在全国,天气保险仍属新鲜事物,作为先行者,我省正承担拓荒者的重任,需要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推广等多方面为全国探索积累第一手经验数据。“天气指数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必须局部试点积累经验,寻求政策支持,并在相应条件具备之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张子良表示。
在推广方式上,采取与现行农业保险推广相类似的方法,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签署天气指数保险保单。对于想增加保险产品的农户,可以在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后,再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以增加保障程度。“推广中,可以尝试将天气指数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机组合销售。 ”张子良介绍,与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同类产品相比,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保险责任比较窄、费率高,且没有政府保费补贴,采用组合销售可以化解这个问题。比如一种是按照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进行保险,当出现旱、涝灾时,采用天气指数保险同类产品的旱、涝灾指数进行赔付;一种则是将政策性保险中的旱、涝灾保险责任采用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承保。上述两种组合保险合计费率与原政策性保险费率基本保持一致,以利于政府和农户广泛接受。
张子良透露,国元保险正正创造条件,大力开发各类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形成系列,扩大市场选择性和覆盖面。“要通过改进和推广,在实践中增强政府和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认可度,推动政府逐步将天气指数保险纳入政策支持序列。”张子良强调。
此外,这个保险产品的系列开发还离不开硬件条件改善。“拥有足够数量且符合规定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是天气指数保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杨太明表示,一个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只能覆盖20平方公里风险区域。以我省为例,13.9万平方公里区域,目前只有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和支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