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棍节的发展趋势与差异
发展趋势:
(1)1950年-1953年
特征:男性“困难户”居多
标志: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
革命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但并没有和伴侣共同生活,只有形式婚姻。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那时的离婚率与现在相比都是最高的。
(2)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特征:城市女青年过剩
标志:知识青年返城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特殊历史原因导致一批青年人单身,其中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1984年,有关部门甚至还专门召开过一次会议,讨论30岁以上未婚青年问题。
(3)21世纪至今
特征: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越优秀越单身
标志:形形色色的婚介所、单身俱乐部、酒吧交友、单身旅游团大量涌现
相对于前两次“单身潮”,没有人再把如今的“单身问题”称之为一种危机。更没有政府组织专门为如今的单身男女来“解决问题”。如今单身潮中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二十七八到三十七八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单身,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一种价值趋向,一种生活选择,而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差异:
(1)校园篇
光棍节到来之时有关“光棍节”聚会的消息渐渐增多,虽然主体活动依旧是饭局,但强调“AA制”似乎成为这个节日个性独立、彼此尊重的一个标志。
(2)年龄篇
光棍没有确切的年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只要是单身都可以把自己称为是光棍,并不局限年龄,确切的说光棍与单身是符合实际情况后自己心里的一种感觉。
(3)性别篇
光棍节并不是男性独有的节日,女性也有很多很多单身光棍的,男女平等,一视同仁,光棍节是单身男女共同的节日。
(4)网络篇
让接受新事物的网民更清楚的了解这个节日,并且因为网络快捷方便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单身族加入过光棍节的队伍来,部分单身网友为此节日聚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