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险遭拒赔 保险公司:参保人职业是拒保职业
不在理赔范围内,保险公司却收取费用,受理保险业务。出险后,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理赔。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险种《平安全国紧急医疗救援卡》近日在铁岭遭到消费者质疑,《服务手册》与电子保单不符,理赔时不按照服务手册而按照电子保单。消费者认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涉嫌欺诈。既然参保人的职业在拒保范围,保险公司为何不告知消费者,还要收取费用受理保险?
出险了 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2009年12月25日,铁岭某塑料管材有限公司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铁岭中心支公司代理人吕英华手中购买了22张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全国紧急医疗救援卡》。
该卡售价仅100元,但遇到意外伤害时,最高赔付金额可高达4万元,保险期限为激活后的12个月。
无疑,这样的救援卡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是充满了诱惑力的。投保过程中,吕英华依据投保须知逐项核准无异议后,办理了保险并于当年12月30日激活生效。
今年3月18日上午,塑料管材公司职工代福恩在工作时左手受伤,治疗费用花去9000多元钱。 5月,塑料管材公司询问保险代理人吕英华,答复是,代福恩受伤后,她就与铁岭支公司进行了沟通,理赔工作正在办理中。
6月,保险公司给予明确答复:拒绝理赔。这一结果无论是保险代理人吕英华还是塑料管材公司,都很吃惊。
疑问一:拒赔理由和依据为何一变再变?
10月13日,记者见到了吕英华。她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铁岭支公司给予拒赔的理由是:参保人从事的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不在理赔责任范围内。
原来,随着救援卡一起给参保人的还有《平安全国紧急医疗救援卡服务手册》,服务手册投保须知中明确规定,从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职业在拒保范围。
但这样的拒赔理由显然无法让人信服。
吕英华的理由是,保险业务的投保须知内容中,拒绝理赔事项必须明确说明,不应该在出现问题后,随意将塑料管材生产业归类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之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铁岭支公司数日后再次给出拒绝理赔的答复,但理由与第一次不同,这次是按照电子保单的拒保职业为依据,“橡胶、塑料及漆制品制造业”不予理赔。
而在救援卡《服务手册》中,拒保职业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条款。
疑问二:变更为何不告知代理人及参保人?
吕英华和塑料管材公司认为,《服务手册》投保须知中没有这样的规定,保险公司随意变更,其行为有失诚信;再有,保险公司扩大拒保范围,应该召回之前的《服务手册》或者对业务员进行培训,吕英华说,这些应该走的程序保险公司都没有进行。
疑问三:明知参保人不符规定为何还受理?
吕英华和塑料管材公司认为,保险公司明明知道拒保范围扩大,参险人职业不在参保范围,还受理保险,收取费用,保险公司的行为涉嫌欺诈参保人。
吕英华告诉记者,按照《救援卡》激活的程序,消费者需要先登录指定网站输入账号密码,录入投保资料,最后才能获取电子保单号,也就是说,投保人投保后,才可以看到保单详情,才能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否是保险公司拒保范围。
保险公司根据电子保单内容拒绝赔偿,吕英华作为保险代理人显然不认同。为此,她找到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负责理赔的刘经理。不久,刘经理给予回复,结果仍然是不予理赔。
吕英华告诉记者,《救援卡》服务手册中拒保内容没有橡胶、塑料及漆制品制造业,所以,业务员和投保人均不知情,只能按照服务手册去销售和购买这种保险卡。 2009年10月1日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救援卡》电子保单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电子保单内容是后修改的,客户服务手册是同保险卡一同发放的,所以,现在保险公司只按照电子保单内容为依据。如果客户想解决问题,只能走法律程序。
保险公司:尚未给出任何说法
10月13日、18日,记者两次找到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铁岭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顺。
他告诉记者,铁岭销售的《救援卡》是代理商直接从省分公司进的,但理赔由铁岭中心支公司负责。
关于记者提出的问题,王顺总经理转达了省分公司的答复,需要记者列出采访提纲后,再给予解答。但从13日到18日,几天过去了,省分公司还没有给出任何说法。
还有多少拒保职业人员已经参险?
王顺总经理介绍,《救援卡》是中国平安保险总公司的品牌险种,全国发行。铁岭地区售出200余张。对于这样的《救援卡》全国销售了多少,王顺总经理称并不知情。“这个险种赔钱。”王顺总经理随意说了这样一句话。
昨晚5时,记者再次电话采访了吕英华。她告诉记者,仅她们公司销售的《救援卡》就能有千张,铁岭其他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有很多代理平安保险公司的《救援卡》。保险内容好,业务员提成高,铁岭地区销售数目应该十分可观,不然,总公司不会单方面改变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