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调研银保渠道 部分险企保费激增
保险业可能正在陷入一个怪圈:曾一度 “疲软”的银保渠道重新热起来,且来势汹涌,各保险公司正急切招揽银保渠道经理及相关人员;同时,攒着大笔保费的保险公司除固定收益投资外,不知将钱投往何处。
“行业发展还是硬道理,上规模依然是当务之急,现在的竞争焦点转为了银保渠道。”6月9日,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说,“目前投资的钱几乎来自银保渠道。”
渠道保费收入占总数近半的背后,一场后金融危机下的银保大战正剑拔弩张。一位保监会人士说,监管层已经注意到银保渠道保费激增的现象,正在就此进行调研。
进入二季度以来,情况已有好转,保费有所下降。
保费激增
保险三巨头之一的一位保险高管坦言,近两年的主要竞争焦点将是银保渠道的期交。因为60%的寿险新单业务均来自于银保渠道,而新单业务价值是衡量一家保险内涵价值的重要指标。
“目前整个银保渠道均出现高速增长,前六大公司都呈现80%、100%的增长,国寿的增长也不低,同时期交业务增长较快。”一位中国人寿高管说。
近日,保监会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保险中介报告》称,银行及邮政类保险兼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例继续提高。今年一季度,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08.32亿元,同比增长47.20%,占总保费收入的46.42%,同比上升2.71%。
去年底的数据却显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460.65亿元,同比增长7.53%,占总保费收入的40.05%,同比下降2.35%。
“去年银保减速,是基于去年保险调整产品结构的结果。”保险公司负责人解释,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保险业逐步倡导发展期缴型、保障型产品。而期缴产品销量增加后,必然会降低当期的保费收入。
“也许受开门红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有年初冲保费的惯例,不过如此快速增长还是超出预期。”业界人士称。
据了解,此前并不重视银保渠道的中国平安也转变了策略。在新会计准则下,主打万能险的中国平安保费收入规模受到一定制约,为“冲规模”,中国平安开始调整策略,亦将银保渠道列为重点之一。
为拓展银保渠道,保险巨头们多数选择了“招兵买马”。今年5月,中国人寿银保部招聘20人,其职位描述是通过在银行网点工作了解客户并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且待遇优厚。中国平安部分分公司也启动了招聘计划,其在深圳招聘的银保渠道经理月薪可达5万元。
有别于上述两家巨头的策略,中国人保的做法是 “着力实现银保合作从保险代理向全面金融合作转变、从业务协同向资源统筹共享转变”,近日,中国人保副总裁丁运洲如此表示。
中国人保总裁吴焰认为,银保业务占比较大的问题,在行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相比于个人代理人,客户更愿意通过银行代理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这也是银保业务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焰表示,不能片面地看银保业务占比来评论一个公司业务结构的合理性;只要是赢利的渠道都是可以依赖的渠道。如目前人保寿险的银保是赢利渠道。“其实只要银保平衡发展,照样可以拓展期缴,即使趸缴,只要年年转保,与期缴业务并无本质区别。”
两大隐忧
不过,银保渠道终究取代不了价值贡献最大的个险渠道。有的银保渠道甚至出现“高利贷”挣保费收入的现象,另一隐忧是“吸金”之后,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又无处“吐”出。
一位中国人寿高管表示,银保渠道的特性决定了不能销售复杂、期限长的产品,银保与个险两种渠道应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另一大团险渠道由于正处于转型期,日渐萎缩,未来会随着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福利等,有所改进,亦成为业务增长点。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银保业务“高利贷”挣保费收入的现象依然存在于某些保险公司之中。原来保险公司为上规模,做大保费,不得不委曲求全,即使亏损,也要与银行合作。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尽管监管层对银行渠道加以约束,对协议手续费规定严格,以严控“账外账”,但不少机构仍暗箱操作,明处是协议手续成本,但由保险公司支付银行相关人员的培训成本,有的还支付银行相关人员的出国考察等。此外银保网点还要给分公司预留一部分费用,给客户的一些承诺,到最后可能还是变成“高利贷”,以此维持规模。
“毕竟银保产品还是小期缴,对产品结构转型存在压力。”郝演苏说,“在当下投资环境不佳之际,以专家理财之名,保险还莫名其妙充当了资金避风港的作用。”
这种资金“避风港”的压力很大,因为收到保费收入之后,利润来源主要靠投资收益的保险公司并无好的投资出口。很多时候,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还是靠“天”靠股市吃饭。
郝演苏经研究发现,近20年来,保费收入增幅最快的是1993年,达到历史高点87%。从1993年至2009年,整个市场增长率并不高,超过30%增长的年份不多。保险业从1993年创造87%的增长之后,只有两个高点,如1997年的39.4%,2008年的39.1%。
1997年的增长是基于高保单利率,所谓“利差损”的因素。2008年正好是大熊市,资金避险,纷纷涌向了保险;现在也是如此,似乎每次银保业务快速发展之时,往往是股市疲软之际。
“但问题在于,收进大量的保费收入之后,目前又无好的投资出口。保险如何发挥资金避风港的作用?”郝演苏说。
一位保监会官员表示,尚不能对银保渠道过早予以好或不好的定性,每个渠道都涉及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利润就好,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