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险”埋下索赔陷阱
在衢州做生意的江先生这两天非常恼火,因为他明明购买了保险,但是发生意外后却无法得到索赔。原来,去年经朋友介绍,江先生投保了一份意外伤害综合险,当时未细看保单责任就潇洒地挥笔签名。上个月,他不慎摔伤,花去医药费2万多元,出院后向保险公司索赔,没想到却因“未发生身故责任”不给予理赔。
走访市区多家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了解到,类似情况在保险界屡见不鲜。沃保网保险专家认为,这种“人情保单”的存在,不仅可能损害投保人的利益,影响人情关系,从长远看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也不利。
稀里糊涂“人情险”
家住市区斗潭的陈女士在一位老同学的介绍下,买了一份寿险,据称是一次性缴费5万,“10年后可以连本带利返还10万元”。陈女士起初还觉得挺划算,可后来一打听,并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陈女士买的这份寿险,是一份投保10年的定期寿险,返还的10万元,5万元是保费,另外5万元是身故保险金。也就是说,陈女士要想拿到这10万元,“必须在10年内遭遇意外身故才行”,否则这钱就算是扔了。明白其中原委后,陈女士却碍于情面未退保。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和陈女士一样,虽然自己可能根本不需要保险,但情面难却,第一张保单往往是“人情保单”。
“人情保单”理赔难
沃保网保险专家表示,卖“人情保单”的推销员,往往自己也是刚刚涉足保险领域,推销时可能有些关键的问题就说不清楚。
“比方说陈女士买10年定期寿险的例子,其实可能是同学本人也不清楚,导致推销出去的保险,恰恰是市民不需要的。而这样的情况多了后,市民可能就会产生这么一个印象:保险就是骗人。”何水耀分析说,慢慢地,很多人就会对保险产生抵触心理,这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其次,“人情保单”理赔比较难。比方说,投保意外伤害险,结果外出时不小心摔伤了,住院治疗需要花钱,但是按规定,保险公司只能赔一点点。找卖保单的朋友吧,万一朋友“恰好很忙”。为了这点小钱,很多人就不好意思三番两次地催促朋友。
要把握“短少”原则
沃保网保险专家建议,市民在面对朋友推销“人情保单”时,不要盲目签字,最好让朋友做一份计划书,把承诺落实到纸上,这样一目了然。随后可以上网查该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而验证朋友所说的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