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res.vobao.com/Images/v5/pc/news/tip.png)
保险业面临三座大山
“结构调整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关系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日前召开的保监会上半年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说。
自08年以来,结构调整成为保险业的主题词之一,经过近一年的结构调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保监会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下,保险业的结构调整已初步显示出成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标准保费和新单期交保费指标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了17.9%和29.2%。
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寿险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寿险业面临业务结构、销售渠道和投资渠道三大结构性障碍。这也是困扰着保险公司高管们的挑战。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仍需保险业上下以求索。
1、产品调整需创新
麦肯锡调研结果显示,国内保险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型产品拉动。在2004至2008年,投资型产品增长迅速,占比达44%,而保障型产品份额下降一半。麦肯锡寿险行业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Peter Walker认为,保险业应思考如何让长期储蓄和保障型产品更好地刺激行业的增长。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08年以来保监会力促业内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很多公司纷纷停售投连险和万能险,改推保障型和期交型产品。不过,吴定富在会议上指出,一些公司产品调整的创新不足,只是简单地将趸交业务改为三年或五年期期交业务,而同期10年期以上业务同比下降。一些公司以降低投连、银保业务作为调结构的成效,具有一定片面性。
吴定富指出,保险公司要把握好结构调整的节奏和力度,走适合公司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发展战略,针对消费者的真实保险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保监会将研究对产品创新在监管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2、银邮渠道难改依赖
银邮渠道一向是保险公司“保规模”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部分新兴公司更是借银保业务抢占市场,不惜牺牲利润。麦肯锡上海分公司保险业咨询负责人张乐蒙认为,由于寿险业高度依赖银邮渠道,使得推广长期储蓄和保障类产品的传统渠道发展空间不足。如要促进长期储蓄和保障类产品进一步发展,保险业需在渠道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
虽然09年上半年银邮代理渠道业务同比下降0.58%,但对其的渠道依赖短期内尚难改观,渠道调整面临较大压力。
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闻安民透露,公司正谋求与浦发行进行“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合作探索,将推动银保业务从单向提供保险产品走向银行保险交融的双向互动。
“渠道资源的配置,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公司的竞争策略问题,”中国人寿(33.66,-0.33,-0.97%)副总裁苏恒轩表示,“保险公司应根据渠道的优势确定不同的职责定位。对于中国人寿来说,个险渠道仍是公司的核心渠道。”
吴定富要求,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建立能够促进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销售的渠道组合。
3、投资面临压力
作为保险业另一个轮子的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另一大挑战。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走低,进一步加大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今年更是有1.1万亿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口。
吴定富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对结构调整不坚定,一些公司对结构调整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在资本市场持续回暖的环境下,结构调整有可能出现摇摆。
麦肯锡报告认为,长期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稳定性的影响很大,目前存款外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在国内寿险业资产中的占比,仍远低于其他成熟市场,且以短期资产为主。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有限的投资渠道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从而制约了保险公司对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寿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09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放宽了一些投资渠道和领域,吴定富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展新的投资业务。
继续加大结构调整仍是保险业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吴定富透露,保监会将要制定完善结构调整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估结构调整的成效,并根据结构调整指标评价体系对结构调整成效定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对公司分类监管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