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保基金为何不入市?
在资本市场状态比较低迷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应不应该入市托市,各方争议激烈。有学者翻出证据,证实美国社保基金70年来一直秉持稳健至上的原则,从不入市,与我国的准平准基金式的社保基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有两大原因,决定社保基金不应该入市,一是社保基金资金数额庞大,有与普通投资者争利之嫌,二是社保基金投资以安全为第一要义,杜绝高风险投资。不过,从现实来看,美国社保基金应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他们一度偏离了安全至上的原则,热衷于从事结构性产品的投机操作。
美国养老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安全第一的投资,另一部分在征求个人同意后进行市场风险操作。这次金融危机让美国养老基金遭受重创: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养老金市场总资产15万亿美元,其中确定给付型(DB)计划包括美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为6.6万亿美元,401K计划(缴费确定、风险自担亦称DC计划)的市场份额则达到8.4万亿美元。在所有的401K计划中,有56%的比例将其中资金投资到美国股市,即有4.7万亿个人养老金投资于股票市场。截至去年10月31日,美国人赖以生存的个人养老金遭遇近2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些养老金亏空比我国社保基金的8000亿元人民币漏洞要大得多。
另一方面,美国养老金虽然讲求稳健,只能投资优质债券。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开放的尺度越来越大,而一些结构性产品也打着AAA债券的名义招摇过市,如将其他国家的低等级国债包裹上美国国债的外壳,被评以优质债券,使许多养老与政府基金深套其中。复杂的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却以优质债券为外衣,撒上美国优质债的部分糖粉,使糊里糊涂的投资者以为购买的是低风险的产品。天知道他们买了以美元支付的墨西哥国债,实际上买的是比索与美元之间汇率的涨跌幅度。
不仅如此,美国金融机构还将结构性产品包装为优质债券,卖给了全球的消费者,香港地区的雷曼迷你债券甚至推荐到了生活水准有待提高的清扫工头上。他们不仅害了美国老人,也害了美国保险与政府基金,害了全球投资者,最后害了自己。这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诉讼如此之多的原因。克里夫兰市长弗兰克·杰克逊,誓言要将包括华尔街各大投行在内的36家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告上法庭,以补偿克里夫兰市在次贷危机中蒙受的巨大经济损失。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保险公司、政府基金、养老基金对金融机构的诉讼,已经告诉了我们太漫长的金融欺骗史。如果说我们要从美国养老基金中吸取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对于养老基金的管理第一要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第二条原则是遵从上一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