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护险每月交400?上海等30城缴费标准一览
我国 29 个省市已试点长期护理险制度(长护险),这项专为失能人群设计的社保第六险,正悄然改变千万家庭的养老困境。但面对各地悬殊的缴费规则和待遇标准,普通职工每月究竟要交多少钱?以上海为例,目前全市在职职工统一按医保缴费基数的 0.1%征收长护险费用。若职工医保月缴基数 8000 元,每月仅需扣缴 8 元。但别小看这笔支出——当参保人经评估达到重度失能状态时,每月最高可享受近 3000 元的护理费用报销。在青岛,2024 年缴费基数下限为 8847 元,单位与个人各承担 0.1%,相当于每月最低共缴费约 18 元;深圳则将缴费基数上限拉高至 26541 元,企业按 0.1%缴费最高月缴 26.5 元。这些看似微薄的累积资金,在职工遭遇脑卒中、帕金森或严重骨折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时,可撬动每月 1500 - 4800 元的专业护理服务。
需要警惕的是非在职人员的缴费差异。多数地区如南通、宁波等,将居民医保参保人同步纳入长护险覆盖范围,但个人年缴费通常设定在 30 - 100 元区间。成都灵活就业人员参照职工标准缴费,全年约 96 - 240 元;而重庆城乡居民每年则固定缴纳 70 元。更特殊的群体如退休人员,上海直接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扣资金,苏州则对退休人员每月收取 5 元。这种差异化设计引发部分参保人困惑:为何同享每月最高 3000 元的护理报销,不同群体缴费差距高达数倍?实质在于社保体系的共济原则——在职年轻人群体与健康人群的持续缴费,支撑起失能老人享受的护理服务资金池。
真正的争议点聚焦在待遇给付瓶颈。当老人通过医疗机构评估认定为二级以上失能后,成都提供每月 1677 元定额补助;上海分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档待遇,分别给付每月 1500 元和 1800 元;深圳最慷慨,对完全失能者报销标准达 4800 元/月。不过这笔钱并非直接发放现金,而是限定用于购买专业护理服务。例如在上海,指定机构的居家照护服务每小时收费 65 元,若每周预约 3 次 2 小时服务,月消费约 1560 元,恰好可被长护险覆盖。但对需 24 小时监护的失智症老人,当前待遇仍显不足。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待遇申请:广州要求累计缴纳医保满 10 年,苏州则需连续缴费 2 年,突发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失能可能因缴费年限不足被拒赔。
长护险的本质是“百元保费撬动万元服务”的社会共济机制。从武汉每月最低缴费不足 4 元,到深圳企业最高月缴 26 元,这些分散在工资条上几乎被忽略的扣款,正织就一张覆盖 4500 万失能老人的安全网。随着 2025 年长护险制度全国铺开,缴费弹性化与服务标准化亟待破局。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由专业顾问为您测算属地化缴费标准,定制家庭长护保障方案,在老龄化浪潮中筑起关键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