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险是哪五种保险一金是什么意思?2025年最新政策与权益解析
一、五险一金的基本构成与作用
1.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旨在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据现行政策,个人需累计缴纳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通常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方可按月领取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原则。2025年政策进一步优化养老金计发方式,确保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部分地区试点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老龄化趋势。
2.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用于报销门诊、住院及药品费用,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可达70%-90%,灵活就业与居民医保则稍低。2025年起,多地推行“终身医保”政策,要求累计缴费满25-30年即可享受终身报销待遇,覆盖人群扩展至灵活就业者与城乡居民。
3.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为非自愿失业者提供过渡期经济支持。申领需满足“缴费满1年+非本人意愿离职+已登记求职”条件,最长可领取24个月失业金。2025年政策新增职业培训补贴,鼓励失业者提升技能再就业。
4.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覆盖工作期间或通勤途中的意外伤害及职业病,提供医疗费报销、伤残津贴等保障。2025年政策强化工伤预防机制,企业需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并提高工伤认定效率。
5. 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报销孕检、分娩费用,并为女职工发放生育津贴(通常为平均工资的98%)。2025年起,男性职工可为配偶申领生育医疗补贴,部分地区试点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范围。
6. 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由单位与个人按比例(通常5%-12%)共同缴纳,用于购房贷款、租房提取等。职工社保强制缴纳公积金,而灵活就业与居民社保可自愿参与。2025年政策放宽公积金使用范围,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大病医疗等场景提取。
二、2025年政策新变化:从“五险一金”到“七险三金”
2025年起,长期护理险(长护险)与团体保险(团险)纳入全国社保体系,形成“七险三金”新格局:
- 长期护理险:针对失能人员提供护理费用补贴,年报销上限超万元,缴费与医保绑定,费率低至工资基数的0.1%-0.3%。
- 团体保险:企业为员工购买的补充商业险,涵盖疾病、意外与医疗,可叠加社保报销,显著降低自费负担。
三、五险一金的缴纳规则与注意事项
- 缴纳基数:通常以职工上年度月均工资为基准,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或超过3倍社平工资。
- 强制性与自愿性:职工社保(五险一金)由单位强制缴纳;灵活就业者仅需缴纳养老与医保;居民社保按年缴费,政府提供补贴。
- 权益查询: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实时查询缴费记录与账户余额。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
五险一金是劳动者权益的“安全网”,了解政策细节有助于最大化保障自身利益。若对缴费比例、异地转移或待遇申领存在疑问,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或专业机构,获取个性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