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险是哪五种保险?劳动者必须了解的社保保障体系
五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构成,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五大基础保障,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风险防护。
一、养老保险:退休生活的经济支柱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保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的险种,由企业与职工按比例共同缴纳(通常企业承担16%-20%,个人缴纳8%)。参保人累计缴满15年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根据《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养老保险旨在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2025年多地已推行养老金全国统筹政策,确保跨区域就业者的权益无缝衔接,部分发达城市还试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养老待遇水平。
二、医疗保险:疾病风险的核心防线
基本医疗保险包含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双重保障机制,覆盖门诊、住院、药械等医疗费用。参保人年度内最高可报销额度已达65 - 85万元(视地区政策),重大疾病患者还可通过大病保险二次报销。2025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217种创新药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率提升至98%,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实现医保“一卡通”跨省通用。需注意生育医疗费用现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与生育保险形成互补保障。
三、失业保险:非自愿失业的安全网
失业保险要求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且已办理失业登记方可申领。2025年失业保险金标准已动态挂钩各地最低工资,最高可领取24个月待遇,部分地区试点“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可额外获得3000 - 5000元补助。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经济从业者自2024年起可自愿参保,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首次被纳入保障范围。
四、工伤保险:职业伤害的全流程保护
工伤保险实行企业全额缴纳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覆盖工作期间及上下班途中的意外伤害。2025年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首次将“过劳猝死”“职业病急性发作”纳入认定范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提升至98.5万元(全国统一)。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申报,劳动者可通过“掌上12333”APP直接提交认定申请,伤残津贴每年根据社平工资自动调整。
五、生育保险:母婴健康的专项保障
生育保险涵盖产前检查、分娩医疗费和生育津贴,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0.8%缴纳。2025年生育津贴计发天数已延长至158天,男方护理假津贴制度在28个省份落地实施。跨省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系统全面运行,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即可在工作地享受待遇。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生殖技术费用首次被纳入部分试点城市报销范围,为不孕不育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如需更多帮助,请点击【免费获取方案】
想了解五险缴纳比例优化方案?需要定制企业社保代缴服务?我们的专业顾问将为您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协助设计合规高效的社保配置方案,立即咨询可领取《2025最新社保政策白皮书》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