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家保险公司发布一季度“成绩单” 过半险企综合偿付能力提升
在已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的167家公司中,风险小的A类公司有52家,风险较小的B类公司有102家,风险较大的C类公司有11家,风险严重的D类公司有2家。
再保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七成
据统计,177家险企中有91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占比51.41%。其中,人身险公司42家、财产险公司40家、再保险公司9家。
从经营数据看,一季度,78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803.69亿元,净利润588.93亿元(同比增长4.62%)。85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897.19亿元,净利润153.35亿元(同比下降9.3%)。14家再保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98.01亿元,净利润14.74亿元(同比增长77.38%)。
其中,从综合成本率看,披露数据的36家财险公司中,21家综合成本率高于100%,未能实现承保盈利。其中,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综合成本率(1136.47%)最高,其次为安心财险(666.73%)、阳光信用保证保险(443.61%)。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看,人身险公司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2.01%)最高,其次是再保险公司(1.34%),最后是财险公司(0.87%)。
13家险企不达标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指标。一季度不达标的13家险企包括11家C类、2家D类,其中D类比上季度减少一家。
C类险企中4家为寿险公司,分别为合众人寿、百年人寿、平安养老和华汇人寿;7家为财险公司,分别为华安财险、渤海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2家D类险企分别是安心财险、北大方正人寿。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信息,上述1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及公司治理存在问题。
除上述两类问题外,偿付能力未达标险企提及的未达标原因还包括操作风险较大、声誉得分下降、流动性风险得分下降、经营情况不佳等因素。
提高治理水平是关键
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正采取增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多种手段提升偿付能力。
对于连续三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平安养老表示,风险综合评级下调后,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整改工作。2022年完成两次增资后,注册资本从48.6亿元提高至116亿元。目前,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96%、206.36%,均处于健康状态。
连续评级为D的北大方正人寿表示,受指标时间维度等因素影响,可资本化风险得分仍处低位,公司将继续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管理。
连续多次评级为D的安心财险表示,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将严格控制公司各项日常开支,减缓现金流压力,防范突发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保险风险方面,在业务停滞、保费收入为零的情况下,密切关注大额理赔案件接报案及核赔、支付等流程进展,及时做出资金调整,针对新发案件加强估损核赔精细化和颗粒度;积极推进增资工作,争取尽快缓解当前流动性压力。
“评为C类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安华农险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整改,持续加强对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管控,对以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扣分项进行深入分析,协同相关部门针对性整改并持续跟踪结果,降低难以资本化风险水平。(记者 房文彬)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