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产品重启发行 可自主发行理财产品
【编者按】随着资产管理行业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混业经营的大门打开,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不再,这必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
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使得各金融机构专注的投资领域并不一致,如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青睐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证券公司青睐证券投资,保险公司青睐基础设施及不动产投资,而期货公司则长期专注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
不过,随着资产管理行业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混业经营的大门打开,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不再,这必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
保险资管产品重启发行
近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一对一”定向产品及“一对多”集合产品。目前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3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债券、基金型产品,已获得保监会备案,意味着保险业资管产品正式开闸。
《通知》设立了相应的投资门槛,即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投资人总数不得超过200人,单一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100万。
截止到2012年年底,已经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达到16家,其中可以开展保险资金委托的有13家。而从目前3家获批发行产品的公司看,人保受托资产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泰康超过3800亿元,太平超过1500亿元,属于体量中小型的公司。
2012年年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接近7万亿元,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投资者、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但2008年至2012年,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分别只有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期货资管收益率或达30%
多年来,期货公司的盈利手段主要靠单一的经纪业务,161家期货公司不得不倚重于手续费大战招揽客户,形成了行业的恶性竞争。因此,期货业呼吁开展资管业务由来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年始破题。
监期货公司开展自管业务,不仅能赚取管理费,还可以根据资产管理计划的业绩提成(一般为收益的20%)。与此同时,也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理财渠道。
不过相对来说,期货公司的限制更多一些,首先证监会目前只允许期货公司发一对一的产品,同时证监会还要求期货公司与客户约定清盘线,一旦亏损到达这一比例,期货公司要通知客户,客户有权提前清盘。
拥有10年股票投资、4年期货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朱先生告诉重庆晨报记者,期货资管产品30%的最大亏损风险有点“令人讨厌”,如果能保本,哪怕盈利五五分,投资者都乐意接受。另一位投资者对国内理财产品也有一些看法。“国内所有资管产品和基金产品都有一个制度性的缺陷,就是征收产品管理费,以致最后资管机构的盈利模式就是收取管理费,使得基金经理偏离了产品盈利的首要目标。”
券商资管今年还将有新政
“券商的理财产品可以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去年创新大会之前的集合理财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而且资管业务很少;去年创新大会到现在资管业务开始发力,缺点是品种相对较少;等到今年的创新大会,监管层还会发布一系列关于创新业务方面的新政策,到时券商的理财产品品种将会更加丰富。”华龙证券新华路营业部副总经理邓丹说道。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114家券商受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9万亿元,较三季度末的9295.96亿元翻了一番,平均每天规模增长100亿元。而较2011年末的2818.68亿元,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在一年之内增长了5.7倍。
在投资范围方面,根据证监会的最新规定,券商资管产品投资范围的扩大将按一般集合计划、限额特定计划和定向资管产品三大类分别进行。
“证监会目前对于资产管理产品的态度,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则是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只要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能够承当相应风险的客户,原则上不做过多的管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相关链接